接下来的路上倒还顺利,终于在次日傍晚到了京城。
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霞光照在城门之上,显得那样的巍峨肃穆,又给这城墙添加了一些厚重感。
远远的就瞧见李筑站在城门口,似乎和门口的城门吏说着些什么,忽然转头看见一行人,仔细瞧了瞧,原来家人已经到了。
缴了进城税,就由李筑赶着车马朝着新宅的方向去了。
姐姐李云苓掀开帘子,看了出去,果真繁华,老家的小县城根本没有可比性。
街道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店铺,什么茶楼,酒楼,当铺,作坊……,两旁的空地上还有小商贩的铺子,街道上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架着牛马车出城的;还有骑马的,坐轿的,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收拾着东西要在城门关闭之前或出城或进城。
大约过了大半个时辰,才看见一宅院,黑色的大门紧关着,敲了门,就见有个约莫四十来岁的仆人开了门,身后跟着几个十几二十岁的小厮,出来后恭敬的向众人行了礼。
“给老爷,太太,哥儿,姐儿们问安”。
李筑吩咐着:“带着他们把马车赶到后门,安排人把东西抬进来,再安排他们休息”。
在李筑的描述中,一家人也都知道,这宅子大大小小分了五个院落,共三十三间屋子,外加一个花园,占地约莫六七亩。
进得大门后,才知道院子整洁朴素,低调中透着些雅致,众人穿过游廊,下了台阶,路中间的石板路宽而平整,四周有石子漫成甬路,还有山石点缀。映入眼帘的便是三间报厦,门上的牌匾写着“厚德载物”,这是来客招待的地方。
又走了一会才到正院,此时,仆人已经把箱笼等行李搬到院子里了,李筑已经让人安排好大家今后住的院落。
李三江和秦氏住在了正院,李筑住在了陶然居,李沧住在了挨着正院最近,但也相对而言较小的天青馆,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在眼皮子底下看住他。
姐姐李云苓住在了杏林苑,小妹李云景暂时和她住在一个院子里;小弟李游住在了明月轩,李禾住在了瑶光院,这两处挨得比较近。
区分好行李,搬去之后,李禾指挥着他的仆从杨林和杨晨兄弟俩收拾行李和屋子。
当晚,不知李筑和父母在屋里说了些什么。次日,就请了官媒去女方家里提亲。
李禾觉得近日有些松懈,就在家里读书,正看到伯夷列传里的‘“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姐姐李云苓带着两个陌生的丫鬟进来,小点的大约十来岁,大点的已经十五岁左右。
“阿禾,可是打扰到你了”?
李禾笑着说:“姐姐快坐吧,正想着松散”。
小厮何故已经端了茶进来,放下之后,又忙去了。
“你这院子的位置好,正好在前院和后院中间,无论是去前面还是后面都方便”。说着招了招手“你们两个进来”。
那两个丫鬟进来行了礼,大的说“奴婢红玉,给三爷请安”。小的也跟着说:“奴婢青兰,给三爷请安”。
“早前,大哥就请了于家的嬷嬷来教规矩,其他地方都添了,如今你这里也要添上两个人,你自小是个懂事的,又不喜欢婆子管束,便带了一大一小两个,总不能来客,还要你的小厮来添茶”。姐姐又介绍了其他人跟前的丫鬟婆子。
如今秦氏那里添了一个婆子冯氏,并两个大丫头,春兰和青禾,因为青禾的名字撞了李禾的字,所以改名小青;李三江那里也添了一个小厮,二十来往年纪,叫赵贵的,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李三江出门或者去哪里有人跟着。
二弟李沧那里添了一个婆子刘石家的,而这个婆子的儿子刘有福,在大哥李筑身边当小厮,还有一个年轻媳妇赵贵家的,听说这是李三江让秦氏专门安排的有年纪的,不会跟着胡闹的,就是为了管束他,另新增了一个小厮小林子。
姐姐李云苓和小妹李云景那里也添了各一个大丫头,因为姐姐也到年纪了,所以就添了一个叫云芳的;小妹因为身边就只有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小丫头,没有得力能照顾的,加了一个紫藤的丫鬟;小弟李游那里添了一个婆子周氏,还有一个丫鬟是周氏的女儿霜降。
李禾很好奇大哥哪来的钱?虽然自己给了一千五百两银子,加上之前家里的应该有两千两银子。先不说这宅子就能花掉大半的银子,还有宅子里的布置家具也需要花费,更不要说这些仆人还有这每日里的开销。
姐姐似乎看穿了李禾的顾虑,便挥手让下人出去,“你们也不要在这候着,昨儿才搬进来,好多东西都没有归置好呢,去忙着吧”。
“阿禾,大哥想来有自己的考量,你也别想那么多,总归这一大家子都在呢,他做事还是有分寸的,就不要说别的,大哥到底是男人,恐怕这宅院上上下下少不了于家帮忙,不然哪有如今的周到”。
“是我想多了”。李禾看着院子里忙进忙出的下人,只能听见脚步的声,不闻一句说话声,很有规矩。
“走吧,让他们忙着,如今天正好,你还没瞧过后花园吧,那里有一个水榭,湖里还有鱼呢,我们去瞧瞧,回来正好用饭”。说着话,李云苓拉着李禾去了后花园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