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这种要求引用文献的通常是审稿人自己或者自己课题组的文章。
李荣打开webofscience,搜到了那几篇文章,果然,都是一个通讯作者,而且通讯作者还刚好是他推荐的审稿人。
这篇文章是综述类型,没有实验,所以文章修改起来比较容易,只需要答复审稿人的问题以及修改部分正文即可。
首先要准备“答复”文件,需要按照审稿人给出的所有建议和提问,进行逐条“答复”。
修改正文,要把修改过的地方高亮标注,然后另外提供一个具体的修改内容的文件。
全部弄完之后,把这两个文件重新提交到期刊网站上就可以了。
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是有期限的,一般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李荣前世见过最长的是给了八个月修改。
当然如果遇见某些不可抗力,无法按时修改提交稿件,是可以和编辑沟通申请延长修改时限的。
……
由于要改的内容不是很多,李荣一个下午就修改完了,检查了一遍之后将修改后的文章以及要求的“回复”文件提交给了张老师,张老师检查过后便会提交到网站。
随后,李荣打开了王婷玉的文章。
王婷玉的文章标了一个“FE”,可能是想投《FunctionalEcology》,这是属于英国生态学会主办,wiley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期刊,分区是ScI一区。
李荣叹了一口气,这个期刊出了名的难投,年收文量不到200篇,编辑对于文章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打开文章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大的标题,
“叶片性状反映了中国旱地植物的干旱适应策略”
标题看着中规中矩,师姐的工作也没什么很大的亮点,也弄不出很吸引人的标题。
然后是主要内容,摘要和结论感觉着重写了一下,因为感觉形容词用了很多,没什么问题。
正文部分主要讲了方法,分析结果以及讨论,他阅读起来没什么难度,因为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运用很多新的方法。
相比于摘要和结论,正文部分就拉跨很多,语法时态问题出现很多,而且有些词用的也不对。他把发现的问题标黄然后附注了一下。
看完正文部分,就是附录,也就是支持文件。附录里面就放了几张图和表,大概就标注了一下取样地点,以及当地的气候土壤背景,没有什么问题。
全部看完后,李荣将文件保存,然后发给了师姐,然后发了句消息:
“师姐,我看完了,内容方面没什么问题,不过语言上面有些问题,语法和用词方面的问题我标出来了,师姐你可以参考着看一下。”
“好的,谢谢师弟。我改一下。”王婷玉回复道。
这个时候,李荣才来得及看一下时间,哦哟,一不注意十一点了。王婷玉师姐这会还及时给他回消息,说明还在上班呢。
李荣摇摇头,唉,中国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工作时长确实太长了,对健康影响很大,前世他就听到或者见到很多年轻人猝死的,包括他自己。但是他这一世得好好注意身体了,一定得保证睡眠加强运动……
洗漱完,舍友们也都陆陆续续回来了,李荣爬上床,收拾收拾也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