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主办方排的顺序,李荣的报告放在最后一位。这个位置一方面由于李荣年级低,还尚且处于在读博士状态,而其他的起码也是博士后。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提携的意思,因为往往最后一个报告带着点压轴的意思,往往都是由很有实力的学术新人来担当。
这次会议李荣是准备用中文来讲。在他的印象里,通常在国内的学术报告中,不管有没有国外专家在场,国内高校的学者往往都会用中文来讲,而海外高校的学者(不管是不是华人),往往都会采用英文来讲述。
当然,不管中文还是英文对于这些老师们都没什么影响。毕竟是吃科研这口饭的,英语不好,不管是在阅读文献还是写论文方面都会很受影响。
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学生,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时,不管是读和写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涉及到说,基本上都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而在听这一方面,国内学生往往都是练习标准英语听力成长的,面临一些口音很重的英语时,理解起来还是很麻烦(例如咖喱味英文和霓虹英语)。
台上来自中国农大的老师正在讲着,李荣在下边一边听着报告,一边看着自己的电脑。
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上场了,李荣稍微有一丢丢紧张,主要是昨天参会的大佬们有些没走,在大佬们的注视下讲东西难免会紧张。
没多久,农大的老师讲完了,然后开始了提问环节,简单的讨论了几个问题之后。会议主持人肖老师登台了,
“下面有请来自金城大学的李荣博士为大家汇报。”
“李荣博士是金城大学张辅课题组的在读博士,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在《自然·通讯》,《EcologyLetters》,《PlantandSoil》等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四篇……”
“他今天汇报的主题是《基于水分控制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大家欢迎!”
李荣今天特意换了正装,在肖老师叫他之前还特意整了整衣领。
上台后,看见会场里黑压压的一片人,主席台下面第一排坐着的几位白头发大牛,李荣深吸了一口气,给自己催眠,
“下面都是萝卜白菜……”
过了一分钟,李荣强行镇定了下来,开口讲了起来,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下午好!”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多样性丧失是目前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水分梯度的室内操控实验……”
“我们的结果发现,随着干旱加剧……”
“目前,这一结果已经发表在了《NatureCommunications》上了……”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在干旱条件下,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转变的因素……这一结果我们发表在了《EcologyLetters》上了……”
李荣按照自己之前规划好的内容进行汇报。时间也控制的很好,二十五分钟结束报告,留了五分钟提问时间。
李荣演讲结束后,台下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前排的几个大牛也朝着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各位有什么问题吗?”肖老师开口问道。
下面齐刷刷举起了好几个手,肖老师将话筒递给了第一个举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