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此处正是那燃灯座前护法之大鹏的窝巢所在,名为灵鹫山。
此山势浩大,方能容下大鹏千丈之原身。
释迦摩尼和那菩提一见此山,心中便十分喜欢,于是二人在此落脚,每日在那灵鹫山顶修炼,吸日月精华,悟天地道法。
修炼之时,释迦摩尼和菩提也不忘传法,很快,慕名前来的信众越来越多,众徒捐献的礼佛之物也逐步增多。
日月如梭,释迦摩尼和菩提在灵山修行传法不觉已近一年,释迦摩尼眼见如此多的信徒从众,以及那些敬献来的宝物,也越来越多。
一日,二人认为在此安定传道时机成熟,便请工匠,着手修建一座佛寺,作了在此长久传扬佛法的打算。
佛寺的选址就在灵鹫峰顶之上,释迦摩尼此时历经修行,又有菩提相助,已具大法力,便将那峰顶的巨巢移至山后山脚之下,为新的佛寺腾出空间。
历时多日,佛寺终于建成,坐落山巅,气势庄严,只是装饰简朴略显简单,却也是错落有致,仙圣之气凝聚,刚一建成,便吸引那彩凤青鸾来那上空飞舞盘旋,四周鹤鸣猿啼,不凡之地,真是个不染尘世,讲法传道的好居所。
二人见那建成的法寺,不禁十分欣喜,建成之日与众佛徒一起前来观看,此时菩提问道“道兄,是该为宝寺起个名字了!”
释迦摩尼正在思考此事,忽听到寺中钟声隆隆,如响雷般震天动地,释迦摩尼想:“名字有了,就叫雷音寺吧。”
与菩提和佛众一说,尽皆称好。
雷音法寺建成,释迦摩尼和菩提住进雷音寺之中,招来这些年跟随学法的徒众,在寺内讲法。
有了如此的讲法处所,果然与之前不一般。
没几日,徒众迅速与日增加,释迦摩尼坐当中,开坛讲法的时候,万人攒动,一片弘扬佛法的大胜景,而菩提坐在一旁偶然说一两佛法。
一切业已安顿,释迦摩尼对着菩提说道:“如今此处各项事宜已经安定,该去接燃灯佛师来了,让他老入驻上座,也让那里的徒众也到这里一并听法。”
“是啊!”
于是,二人安排好雷音寺里的事情,去到燃灯的驻处去了。
二人又见到燃灯,燃灯与二人久别,见到二人归来当然十分高兴叫徒众把二人的客房安置了。
次日,与二人一起聊天叙旧。释迦牟尼道“我二人这次去了,一路弘扬佛道,如今已经在那雷音寺安顿,此次回来是为了接老师去雷音寺讲佛法传道。”
燃灯一听道:“你大力弘扬佛法,乃大善举,好意我已知晓,只是我在此已然多年,不再想更动。”
释迦摩尼,菩提二人知道了燃灯的想法,稍加劝说了一番,不能劝动,也就罢了。
但是二人并没有马上离开,原来释迦摩尼和菩提打算将在此的徒众也请至灵鹫山处。
于是,释迦摩尼和菩提便每日与众徒说解那灵鹫山雷音寺的好处,连那比丘众徒慢慢的也知道了。
逐渐已经有些徒众开始前往灵山,慢慢又变得越来越多,于是二人商议,由释迦牟尼返回灵山,菩提则继续在燃灯处逐步宣讲,促使这些门徒去往灵鹫山安顿。
每当有燃灯处徒众到达灵山,释迦摩尼专门派接引使者在山前迎接。
到达灵鹫山的徒众又四处传扬灵鹫山听佛法的好处,慢慢的灵鹫山雷音寺便天下皆知了。
这样一来,燃灯圣殿处听法的徒众是越来越少,每次讲法时人数越来变化得明显,燃灯知道这一切的缘由,并不在意,依旧自己讲法,不做任何干涉。
但此时却有一神明看不过去,是谁呢?原来正是那燃灯护法:大鹏。这大鹏擅长飞腾,振翅便能九万里,和孔雀一样,是当年燃灯出生时降临在燃灯门前的凤凰所生,凤凰生孔雀和大鹏后留下孔雀和大鹏随燃灯修行护法多年,大鹏善飞,孔雀善斗,各有法力。
第二十二章 《孔雀争锋抱不平,受让佛尊得册封》
大鹏见释迦摩尼再次返回后,鼓动众门徒去往自己的巢窝所在灵鹫山,而此处越来越冷清,心里自是生出不满,为那燃灯佛师甚为不平,便趁人不注意,悄悄振翅飞回灵鹫山。
在那山顶空中,大鹏向下一望,不禁气冲脑顶,原来自己那筑在灵鹫山顶的巢窝,早已被推至山底,凌乱在山脚下,不堪入目,大鹏带怒而回。
大鹏回到燃灯处所,马上找来孔雀,对孔雀道:“难怪如今此处日渐冷清,都是那释迦摩尼和菩提所为,他们占了我那灵鹫峰,还把我的巢窝推倒。并且还在山顶建了一个寺院,将这里的徒众全部招引过去,而至这里日渐冷清,这口气,一定要出!”
孔雀听大鹏这样一说,早已怒了,道:“那释迦摩尼占你窝巢,实在是过分,而且还带走这里的徒众,长此下去,这里恐怕要没有什么人了,你我作为佛之护法,岂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大鹏连道:“说得是,你我联手,去到那灵鹫山,把那释迦摩尼赶走!”
孔雀道:“你我联手一起斗败释迦摩尼,他那什么雷音寺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到时候我们是占了雷音寺还是继续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