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丝特试探问道:“李小龙?我似乎没有在武术圈里听过这个名字……”
林牧点头道:“师父已经辞世了……”
“抱歉。”福丝特转移话题,“既然真的有‘唐紫尘’,那一页书你能讲讲么,《国术》里的拳术真假?我最感兴趣的一段,是王超让手下的士兵,为他抓来一只性子凶燥的猫和毒蛇,看两只动物打斗,领悟‘虎形’、‘蛇形’的拳法。当他在屋子里练拳时,不自觉地发出老虎的叫声、蟒蛇的嘶鸣,屋子外面的士兵听到后,都还以为他是蟒蛇精!这是让我最兴奋的一段!你能讲讲这是真是假吗?”
这是王超加入组织后,去沿海地区打黑拳时的一段经历,原文写得极其精彩。
《蛇形刁手》里,成龙观看猫蛇互斗,领悟了“猫拳”,王超观看这两种动物争斗,却是将自己的形意十二式,真正推入了宗师之列。
小说中讲,形意拳练到高深处,便能“声随拳出”,比如一记虎形拳打出,不只是气势如虎,更是身体随同运劲,不自主地发出猛虎叫声一般的声响,让对手只感腥风阵阵,犹如真正地被一只猛虎盯上。
这样夸张的效果,本来也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功夫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但小说中不只是通过种种练法,来“证明”了这种效果的可行性,更是举了个例子。
以前拳法高深的高手,在山中练拳时,出拳伴随虎啸,入山的猎户樵夫看到后,见这人身体里发出老虎啸声,蟒蛇嘶鸣、巨熊吼叫,就以为这人是老虎精、蟒蛇精、熊精变的,回去后对此大加渲染,产生无数的妖怪故事。
不只形意拳如此,那些山里的道士,因为功夫精深,修心的功夫也好,因此出手以“虎豹雷音”的抖劲方法震荡骨髓时,手中便会发出“轰轰”雷声,凡夫俗子看了,就以为这些道士会法术,在以“五雷正法”驱邪斩妖,久而久之,“五雷正法”几乎成了道士驱妖的最知名手段。
福丝特记得,在《济公全传》这本东方古典小说中,济公在降服金鳌精时,就曾用过“掌心雷”的法术,以此惊醒那一章节的一对父女,讲明这门法术对人体极为有益。
这样细致的描写,加上历史真的出现的“老虎精”、“济公掌心雷救人”的传说,让人不由得不怀疑,历史上那么多的妖精传说,是不是真就像《国术》里说的那样,起因只是那些入山修行的高手,练拳时发出的动静……
……
“还有,练拳真的像书里说的那样吗?能够听见自己的血液流动,如同江河大川一样?”福丝特一连问出了数个相关问题。
林牧苦笑道:“你还真敢想,这当然是……”
原本想随口说,这只是小说家杜撰,但话到嘴边,林牧却是想起一件事来,有些迟疑。
“呃……一拳打出一只老虎,这样的高手我还没见过,也不知道这世上是真是假。”
“但我确实曾经遇到一个内家高手,与他过手时,总觉得对方‘肢似枯木,气似川流’,试探对方的重心与拳劲时,感觉对方体内如同长江大河一般的生机充沛,我也不太知道,这算不算是内家拳练到顶尖的地步……”林牧有些不太肯定。
一旁的福丝特张大了嘴巴。
真有这样的高手?!(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极、白鹤的笑柄
“是谁?八卦掌?虎形拳?太极?”福丝特紧张问道。
林牧笑了笑:“是名太极高手,不过他的名字我还不能说,我从这位前辈那里,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所谓的太极高手,正是当初林牧在京城苏澈家附近,遇到的太极高手杨文溪。
对方看上去就像个普通老头一样,但林牧与他交手时,确实感觉这个老头发劲时,全身劲力勃动,后劲无穷,让自己根本拿捏不住对方的重心。
这让当时的林牧很佩服,在对方教自己一段练劲方法后的很长时间里,那次交手的经验都对林牧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太极!”
福丝特连忙点头道:“我知道太极!那是你们东方最出名的功夫了吧?但我常看到的太极,都是一群老人在练,在各个擂台上也没见过太极的身影。呃,也不是,我曾经看过一场太极高手与白鹤门高手的比武,场面怎么说呢……很尴尬……”
林牧眉头一皱,也猜到了对方所说的那场比武,到底是什么了。
1953年的太极宗师吴公仪vs白鹤派陈克夫!
听着很有噱头,这一战也确实名气很大,轰动全港。
在前世,当时有两个年青人看了这场比武后,心潮澎湃,各自提笔开始书写武侠小说,并且定下君子之约:几十年后回顾,看两人谁的武侠小说写得好!
这两个年青人,一个叫查良镛,一个叫陈文统。
或许有人对这两个名字不太熟悉,但他们的笔名,却是为华人世界所熟知。
金庸、梁羽生!
这也是武侠史上的一则趣谈,许多不明真相的武侠迷知道后,常常在心里幻想,这样太极、白鹤两派的高手对决,是个什么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其打斗是否如小说中写得那么精彩。
只是,令人梦想幻灭的是,这场比武曾有一段视频留下,现在在网上也能搜得到,只要搜“太极白鹤”的关键字就好了。
在这场打斗中,全然没有什么“白鹤亮翅”、“揽雀尾”之类的招式。
两位大师白色上衣,黑色裤子,赤着胳膊,也没戴拳套,丝毫没有“鹰爪王上台戴拳套,发挥不出指上功夫”的顾忌,原本是该好好展现一场。
但在视频中,两位大师甩着拳头,跟小孩嬉闹一样甩得跟个风车似的打人,时不时的还直踹过去,连散打比赛的美感都没有,就像是两个街头的小混混打架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