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人,存在什么一种的社会形态之中,人的精神都要所寄托,都要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
西西伯利亚特区可以说是一个多元化文化的世界,这里集中了中苏两个国度,众多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需要进行沟通,寻求共识,加强合作。中国要做的就是,努力同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糅合在一起,把这块广袤的地区建设成为一个和平,友好,繁荣,进步的社会。成为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缓冲区,成为中国和苏联的这两个大国之间都需要的地缘安全的缓冲区。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文化征服
让我们再一次的把镜头切换到,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首府——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市,这座被俄国人统治了300多年有着深厚俄罗斯文化底蕴的苏联第三大城市。看看这里中苏两国,众多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特区成立5年的时间里,主流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生活的中国人不到10万人,只占这里人口总数的16弱,远离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数千公里。但在这里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俄罗斯的文化或者说正在取代俄罗斯的文化。这样的结果,并不是那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儒家lun理道德观念有什么巨大的威力,中国的文化在这里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意识形态领域内指导思想的同一性,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强大的“物质文明”这一关键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需要是绝对现实,不管在什么制度下,人们希望自己过上“好日子”的美好的愿望是一样的。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的表现是非对抗性的。西西伯利亚特区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广大人民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都共同是这个特区和这个社会的主人。没有谁剥削谁、谁压迫谁的问题。说的通俗些,如果掌权者能做的把整个社会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话,谁掌权都不所谓。因此,在西西伯利亚特区的基本矛盾不表现为我中国人和你苏联人根本利益上的对立。在特区内就其每个个体而言,不管是在中资企业还是在苏资企业或者是中苏合资、合作企业大家不分种族,同工同酬。收入的差别体现在劳动技能掌握的纯熟程度上。中、苏工作人员的收入差别,还有一点就是中国政府对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给予地区差的政策性补贴上,随着特区的生活水平得逐步提高,这种补贴将逐步的减少以致最后完全取消。这和特区政府和苏联政府以及这里的苏联人没什么关系,这完全是中国政府的事情,不构成社会主要的矛盾。
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的焦点是是能否迅速发展生产,搞好现代化建设。如果不能迅速改变社会生产落后的状况,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不利于人民内部各种
矛盾的解决,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而中国的到来恰恰迅速的改变原来这里社会生产落后的状况,快速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满足西西伯利亚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你美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没有人愿意放着好日子不过,专门和中国人过不去吧。剩下的只是对中国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的认同,对中国人的生存的方式和方法的认同。也就是对中国人文化的认同。
所以说在西西伯利亚特区出现中国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象,把说俄语看成了没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文化的象征这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是在文化程度比较高的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首府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市这样的大城市里出现说汉语,或者在说俄语时,最少也得在俄语中加杂几个汉语单词。否则就不足以显示自己是这个社会中精英群体中的一员,就是从苏联内地来的乡巴佬的这种不利于“和谐”的情况。
苏联人到西西伯利亚特区来之前,最好事先是学会几句中国话,否则你就会到处着白眼。这很象后世的中国,出国之前那怕是用汉字注音也得学几句英语一样。
基米罗夫斯基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经济系教授,他刚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市来就遇到了一次这个样的情况,接受了一次不会说汉语的尴尬。基米罗夫斯基教授并不是第一次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市,可是当他时隔第三大城市时,他有些发懵了。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完全象到了国外一样,整个城市高楼林立,建筑完全不是俄罗斯的风格,而是积木式毫无美感而言的直线条高层建筑。第一夜之时,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到处中国产小轿车,还有就是令人眼花缭乱,由不同光色组合变化多端、光影幻动的中国方块字的牌匾和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各种图像巨大的广告牌。夜色中的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市宛如一座不夜城,一片流光溢彩,在黑夜中,营造出绚丽多彩的光影美景。
他在一座灯火辉煌古色古香的中国饭店前停住了脚步,看到里面杯光碟影,杯觥交错,灯红酒绿,乐不可支,他清楚的记得这里原来是一片白桦树林。向一个黄毛、灰眼穿着一件印有中国北京**图案T桖衫绝对纯种斯拉夫民族血统的小伙子问道:“Товарищи,япрошу,какдобратьсядоУральский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филармоническийоркестр?”(同志,请问到乌拉尔交响乐团怎么走?)
“一直向前走1000米,街道的右边就是啦。”小伙子不屑一顾的用汉语回答道。
基米罗夫斯基教授微笑着、很友好的说道:“Товарищи,Янезнаюкитайского,непонимал,очемвыговорите?”(同志,我不懂汉语,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Такимобразом,уменянетдрузей傻*”(那我就没办法啦)小伙子最后用汉语骂了一句,若无旁人的掏出了“随身听”的耳塞。
基米罗夫斯基颇为不满的问道:“Вынесоветскиелюди?”(你不是苏联人吗?)
“Вырусскиетоже!ЯмужчинаокругЗападнаяСибирь,вызнаете?傻*,农村人”(你才是苏联人呢我是特区人,特区人你懂吗?)小伙子最后留下来一串中国骂,看都没看基米罗夫斯基教授一眼,骑着中国产的电动摩托车,扬长而去。
西西伯利亚特区由于工资和其他各方面的待遇要比在苏联内地的工资待遇高一块,而且工资的支付大部分是人民币。加之中苏两国的商品进入西西伯利亚特区,没有关税,东西相对便宜。尤其是中国的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这些苏联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要比在苏联买便宜一半还多,而且这里的确繁华,前卫,生活水平高。所以西西伯利亚地区特区成了苏联人,尤其是苏联青年最为向往的地方。这里的苏联人均以其自己是特区人而感到自豪,牛b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现象。弱弱得藐视一下不会讲中文的外地人也不算太过分。
虽然基米罗夫斯基教授自己也是为了特区的现代化生活和高工资,高待遇,经一番上上下下的活动才来到这里工作的。但他还是对自己这个名牌教授,在这里所遇到的轻视感到有些气愤。到了学校后,他和大家说起这件事时,大家都不以为然的说他少见多怪,并告诉他,在这里本来就应该会讲中国话。否则你无法进入主流社会,竟管你在苏联是名牌教授,在这里你甚至无法工作和生活。
“可是西西伯利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确规定,中、俄文都是这里的官方语言啊,俄语在这里不应该受到歧视。”基米罗夫斯基教授仍旧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
基米罗夫斯基教授的苏联同事很不客气的告诉他:“教授同志,这里没有人歧视俄语,甚至有些中国同志还努力的说着俄语,可是讲中文是这儿的潮流,首先你不懂中文你就无法接受先进的东西,你不懂中文你的学生就不接受你。甚至你到餐厅、咖啡店、酒吧这样的公共场所因为你说俄语,那里的服务员都会慢待你。所以我劝你,要么你回去,要么马上去参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