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往下看,灵牌之下摆着四本书,还是线装版的刻本:《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净明奥论》、《鬼耨鬼农》。
看来这就是老道士所说的“整整传了二十六代”的传承……
“这些都是天师道的经文?”
“前两本是,《元始通义》是龙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撰写,《太清玉册》是大明第一代宁王朱权所着。但后面两本不是:《净明奥论》是净明道的主要经籍,成书更早,大概在宋末元初时期。”
“这两家不是一回事?”
“当然,虽然同属正一派,都遵从‘道由心悟,不拘出家在家’,但教义思想和主旨迥然不同。”
雷明真又指了指最后一本:“这个呢?”
“我想想!”
李定安仰着头,仔细的回忆了一下:“这是苗语音译,指的是始祖蚩尤,又称‘巴狄熊’,所以这一本应该是苗巫的巫术典籍!”
“你连这个都懂?”
这不废话?
既然知道今天来拜访的是苗巫,自然要做足功课,不然宝贝摆在眼前都认不出来。
李定安又仔细看了看:“都是刻本典籍,而且年代都比较久远,至少也是清早时期刻的,包括这本《鬼耨鬼农》!”
等于这老道士没吹牛,道统确实传承自明朝……哦不,还要加上巫术。
还真就是道巫双修?
三人满脸惊讶,不由自主的转过头,再一看,老道士比他们还震惊,瞪着眼珠子,直愣愣的看着李定安。
被他带到这里的客人多到数不清,九成以上都不知道这几本典籍有什么区别,剩下的一成至多知道前两本是正一派经籍,也就极少数的同行……哦不,只有极少数的道友能说出这两本典籍的具体的来历。
清楚《净明奥论》的更是百不足一,因为净明道的道统在康熙时期就断了,虽有经义流传下来,却无人继承。
能认出《鬼耨鬼农》的,绝对是一个都没有。
厉害,这是碰到高人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怪不得他说要自己看……
老道士顿然一肃,矜持的表情一扫而空,又着重其事的做了个揖:“道友未请教?”
“道长客气,我不修道,所以不用请教,只是平时随便研究研究!”
怎么可能?
老道我削尖了脑袋的研究,感觉都没你懂的多?
也就看岁数太年轻,不然他还以为是哪位同行请来高人砸场子的……
老道士惊疑不定,李定安却笑了笑,指了指神龛:“道长,能不能瞻阅一二?”
开什么玩笑,万一你一时兴起,要跟我讨教讨教怎么办?
自己有几斤几两,老道士还是很清楚的。就他这半瓶晃荡的水平,忽悠外行肯定没问题,碰到一般的道士也不是不能对付几句,但怕就怕碰到真懂修行的。
特别是巫术,只是觉得多一层身份好骗钱,所以才东拼西凑的学了一点,充其量也就是了解了个皮毛,连懂一点都谈不上。
至于那本《鬼耨鬼农》,他别说研究,看都看不懂……
老道士头摇的波浪鼓似的:“都是开派祖师圣物,不可示于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