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是卢米埃尔拍摄的什么 > 第80部分(第1页)

第80部分(第1页)

虽说印回分治使孟加拉的影片生产大为下降,可是,加尔各答学派却在1960年前后制作了一系列以社会题材为主的影片,可以与同时期巴西或意大利的杰出影片相比拟。

在1960—1965年间,萨蒂亚吉特·雷伊根据泰戈尔的原作导演了《恰鲁拉塔》,彩色紧张喜剧片《干城章嘉峰》,尤其是《大城市》这部研究一个已婚妇女劳动问题的影片,是所有这类影片中最为具有现代性的一部。

在其他孟加拉导演中,还应指出泰班·辛哈(摄有《尼尔桑·萨卡泰》)、阿格拉米(摄有《校长》)、巴林·沙哈(摄有《在十三条河的那边》),维杜夏克在《觉醒之歌》中描写一场流血的罢工斗争,R.塔拉夫德在《恒河》一片中描写水上渔民的生活,最后还有穆里纳尔·森和里特雅克·加塔克。前者特别注意观察家庭纠纷,摄制了他的杰作《周年纪念》。后者在《阿旃特里克》中以丰富的想象和歹徒小说的笔法描写一辆旧汽车和它的司机的惊险遭遇。他把一部三部曲献给由于“分治”而远离西孟加拉的同胞们,其中最为人赞赏的是那部激烈而又抒情的《金线》(1965年摄制)。

1950年以后,印地语的影片——有时是泰米尔语的影片——大量输出到第三世界,由于商业上取得极大成功,同埃及生产的影片在伊斯兰世界,甚至远到黑非洲,发生竞争。

缅甸

缅甸在1947年获得独立,第二次大战前,它每年生产40来部影片,它最早的故事片是和印度同时在1915年至1920年间摄制的。第二次大战把仰光的5个制片厂炸毁了4个,然而到1946年,这个国家已经在6个制片厂里生产了27部影片。1953年,缅甸有16个小型制片厂,生产6部有声片和40部无声片供国内电影院放映,同时发行50部有声片与近百部无声片,这些影片有一部分是属于中国商人的,正如泰国的情形一样。

就我们来说,我们只看过一部缅甸影片,即《拉塔纳蓬之家》(1956年摄制),它是由蒙天侬根据缅甸国内十分有名的作家希威·吴道那的小说改编的。这是一出“爱情和饶恕的悲剧”,描写一个妻子被人诱惑受害之后,又因车祸毁掉了容貌,因此她能不被人认出,当了亲生儿子的家庭教师。影片的导演水平很一般,而且房间的布景搭在露天,时常有蝴蝶飞入。

1963年,缅甸拥有464家影院,为这些影院摄制了近百部长片。

锡兰

锡兰第一部故事片《毁弃的诺言》上映于1947年,当时这个岛国还未独立,隶属于大英联邦范围之内。该片由大工业家S.M.纳亚加姆制作的,主角由喜剧演员埃迪·贾亚马纳担任。这位演员由于扮演这一角色而获得广泛声誉,使他因此而成为他自己主演的几部影片的制片人兼导演。

从1947年到1958年,锡兰摄制了30部影片。1958年后(这时在这个岛国已建立了3个小制片厂与洗印厂),影片是在马德拉斯的印度城市中拍摄的。这些影片都讲僧伽罗语,可是其服装、道具陈设、风俗习惯等却很少僧伽罗的风格特色。

1956年锡兰有175家固定的电影院和90个巡回的电影

放映队。这些电影院的大部分以及影片的发行都掌握在三个企业巨头手中,其中西塔尔帕拉姆·A.加尔蒂纳爵士这位大资本家就占有85家影院。观众人次为1000万,平均每人每年购票一张略多些,影片产量达到9或10部。

尽管制片工业还处在萌芽阶段,锡兰在1957年仍拍出一部质量很高的影片《命运线》,这部影片是完全在锡兰制作和导演的,采用了天然外景,导演为雷斯特·詹姆斯·贝利斯。它描写一名男孩子被人当作能治百病的神医,一些江湖医生利用他的才能来骗钱,这个不幸的孩子被赶出村去,后来得到了宽恕。

这部充满真实性和诗意的影片,在摄影技术与演员演技(尤其是I.密德尼亚的演技)方面都很出色。贝利斯接着又导演了《使命》一片,这部影片质量不如《命运线》,但《甘普拉利亚》一片又充分表现出他的才能,获得了新德里电影节的大奖。

在制片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只生产过30部质量平庸的商业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这样一部艺术作品,原因不单单是由于年轻的彼利斯具有非凡的才能,也是由于锡兰有伟大而优秀的艺术与文化传统。在亚洲各国,古老的文化基础并非是一种罕见的例外,而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我们还应补充一点:锡兰的影片生产到1964年政府禁止外国影片进口时,已经达到年产长片40余部的高度。

巴基斯坦

在印回分治和成立了这个拥有7500万人口的伊斯兰国家后的十年中间,巴基斯坦同印度的电影关系完全断绝。

影片生产在拉合尔建立的制片厂里有所发展。在1949—1952年间,影片年产量平均达到十部左右。1954年之后产量达到50部。大部分影片讲乌尔都语(该国的官方语言),也有几部讲阿拉伯语与孟加拉语,后两种影片是专为与西巴基斯坦隔着2000公里的印度领土的东巴基斯坦①(在加尔各答地区)的居民摄制的。

①东巴基斯坦:现已独立为孟加拉国,现仍按原文译出。——译者。

在1954年,观众人次还达不到平均每人每年购票一张,但是制片业很兴旺。1956年的电影院数目(260家,其中40家为流动影院)几乎为1950年的两倍。好莱坞的影片大量输入,但是每周只吸引了22.5万名观众,其他100万观众却喜欢看巴基斯坦新近摄制的影片或是分治后仍在流通的印度老片。

在这个伊斯兰教国家,埃及电影开始找到了一些观众。

我们缺乏最著名的导演的情况材料,只知道Z.卢克曼在1947年摄制过《夏伊达》,大卫·尚德在1954年摄制过《萨辛》,特别是安瓦尔·卡马尔在1952年摄制过《根兰》,1954年摄制过《加蒂尔》。不过,阿埃贾伊·卡达尔根据班哈倍亚的短篇小说改编、由菲兹·阿赫默德编剧的《黎明》是一部高质量的影片。他在该片中表现的“新现实主义”同孟加拉学派有联系,孟加拉比邻南巴基斯坦,影片就是在南巴基斯坦的一个渔村中拍摄的。

到1964年,巴基斯坦影片产量达到69部长片,电影院的数目约为430家。

纳齐尔·阿赫默德在东巴基斯坦摄制的《新地平线》是1962年获得相当成功的一部影片,这主要应归功于索赫尔·哈斯米拍摄的那些优美的画面。

阿富汗

在这个人口为1200万(98%为文盲)的国家里,电影业归国家控制,政府拥有仅有的四家电影院(共计有2500个座位)。到1965年为止,喀布尔还没有摄制过一部长片。

伊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