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二一闻便知,这是行商们给衙门让路,或者干脆达成了共识,把百姓们的棉花压价,才头年就压了一半,这事看来衙门里的老爷只想挣笔快的,并不想干实事,不要政绩只要钱。
他私下里去找了之前收他菌子的行商,称他一声三哥,请到铁匠铺子里喝了杯薄酒,三哥酒后嘴也严实,并未吐露一星半点到底是生意人。
官二与他说,若衙门低价收了添了几文卖给他们行商,能否给加上一二文,直接去官家拉棉花,毕竟家里今年要卖掉百斤之多的棉花。
问题是怎么才能瞒过衙门里高枕无忧的青天大老爷。
无疑三哥动了点心思,与官二说能凑够五百斤之多这事或许有的谈,趁着衙门这段时间正忙,街上少了个把行商,也不打眼。
这个生意也就做不成了,官二至多卖两百斤,这瞒着衙门的事儿找谁都怕埋下隐雷,只能当这顿酒没喝过,大家换个安心。
之后官二还是把家里要卖的一百斤的棉花卖给了衙门,换来一千文银钱。
街上的物价水涨床高,逛了半天硬是什么也没买,孩子们的饴糖也舍不得买上半斤。
好在沈逸答应了棉花收获后给孩子们再做顿豆腐吃,孩子们也没对官二失望,他们都很懂事,并不要这要那的折腾家里大人。
所有的农活他们也都会帮些小忙,并没有一个躲懒赖事。
尽管市场再乱,自家人能拼力保全已是万幸。
每次市场回来,都会去给村长家透个气,怎么保全一村老小就是村长的责任了。
官恒还得在东家再忙上半月,地多产量多,劳工多,自然有的忙活。
半月后,官恒拿着东家承诺过得报酬回了松茸,由于棉花低价,布匹自然降价,于是家里人人添了新衣新被。
松茸村由官二牵头,相亲们凑钱凑粮给添置了两架纺车公用。
谁家要用就出少量租金租用,租金到了年底再结算分还给各家,虽然麻烦些,但解决了谁家赖着不走,又或是谁家出了钱轮不上用的后续扯皮的事儿。
这事儿官二狠狠露了个脸面,大家都欣然同意,毕竟来年家家户户都打算种棉花,自己村里就能换到种子,松茸村还不赋农税。
于是官家女眷们租用了几天纺车,给家里置办了紧用的布匹。
衙门也开始建布厂,大量招工。
由于现在农闲,家里没有牲畜的都欣然向往,官二和官恒也去得了个差事,这样一来家里又加了两笔暂时稳定的收入。
由于松茸实在太远,只能在铁匠铺里打个地铺过夜,付给铁铺老板一月五十文的租金。
沈逸和赵姨娘接手家里还剩不多的农事,官母抄持着家事,有孕的官家大嫂也不肯闲着,每日在家缝缝补补,硬是被针磨出茧子。
一家人和和气气的过着本就平凡至简的生活。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