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凡人驾驭“鹞皿”就可以飞行,操控一种“火榴器”就能炸开山体。
当然,法器等级不同,其功效和威力也会不同。
工堂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如同一个火种,加速了那个时代的文明进程,同时也给凡界的人族打开了看向另一个世界的窗户。
跃出去,那自然就是一条通天之路,跃不出去,那也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畅游一番。
然而随着无名荒者的离开,明院因内乱而迅速衰落,分崩离析直至从世间消失。
按明院当时的记载,无名荒者于秦三世一百六十一年,即秦四世秦玥登基的同年离开这片大陆,从凡界飞升去了“仙界”。
明院内乱很俗套,始于储杨两个大弟子,他们从最初的情同兄弟到后来形同陌路,这一切皆因一个女人。
两人不和之际,东神州趁势介入。
当时西琉秦军因玄甲铁骑和连弩无敌天下,东神州窥视明院工堂已久,一心想把“火榴器”弄得到手装备军队。
若无名荒者尚在,凭明院和西琉秦氏皇朝的渊源,东神州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手。
但无名荒者已离开世间,而储杨两人水火不容,后人评论无名荒者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他看到这两个弟子缺少超然的心性,终难成大器,故心存失望。
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自相矛盾。
如果他是因为失望而离开,那么他的超然从何而谈,既然他做不到,又怎么可能要求自己的弟子心性超然?
无名荒者为何离开,又去了哪里,也许只有储杨两位弟子知道,可以肯定的是,这俩人都背离了师尊的训导,明院最终被东神州瓦解,工堂的那些门徒流落世间,其后人大多成了匠人,而无名荒者建立的研论体系,也渐渐从历史长河中消失。
如果明院工堂继续存在,那么,凡间的文明发展或许是另外一个轨迹,至少窗外的世界会洒下更多的星辉。
然而这一切都因明院的内乱而终结,工堂文明的火种虽然没有就此断灭,全因缺少引领而显得无序,其发展相对滞缓了下来,直至最终断代。
东神州得到“火榴器”后,就大规模装备军队,很快强盛起来,至秦四世十七年,东神州已经有了和西琉域分庭抗衡的势头。
但东神州伏氏皇朝的目光是短浅的,工堂的存在没有引起皇室的足够重视,他们对待工堂,只是一味地掠夺、利用。
事实上,离开明院的工堂,已难有后续之力,不再是那个善于研论与创造的工堂。
无名荒者两位大弟子的争斗,最终杨姓弟子娶到了那个女人,储姓弟子则远走东神州,但对明院来说,俩人其实都是输家。
当然在这场实为两国角逐的阴谋中,最大的输家是西琉秦氏。
世间的事都经不起时间的洗礼。西琉秦氏和明院渊源之深,但秦四世秦玥却坐视不闻明院那场内变。而那位储姓弟子远走东神州,受伏氏皇朝封为世袭侯爵,后人却沦落为破落的贵族。
秦四世秦玥和东神州伏氏皇朝的伏五世伏篪都算不上一代明君。
秦玥缺少其父的胸襟,他知道明院储杨两人为一个女人的争斗只是外人看到的表象,实质上是两人的理念存在分歧,而且都不愿意遵从无名荒者走时留下的口谕:明院由工堂的班子诺掌管。
他也知道明院内乱有东神州的影子,但他有自己的盘算。
他对那个隐秘的传闻心存顾虑,即便那位无名荒者不是吕桐,他也不可能坐视明院做大。在他看来,明院和秦氏皇室有渊源,那也仅是吕桐和他父亲秦珏两个人之间的交情,与国体无关。
不过,在朝议明院之乱时,有一位受东神州重金贿赂的权臣挑唆,意指明院有不规之心,秦玥却将那名权臣治了死罪,理由就是:叛国,当诛九族。
此后朝堂之上,无人再敢言及明院内乱之事。
伏氏皇朝的伏篪一心谋图霸业,为使东神州强盛,重用谋臣伯华,分裂明院,得到明院工堂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