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嘉平淡淡一笑,指了指文章最后,“有了这个,应该不需要证明了吧。”
当王小北看到那篇文章末尾署名处写着“作者:潘嘉平、王小北”时,他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潘老师,您写个笔名多好,干嘛写真名啊,万一有人惦记上我,我该怎么办?
然而很快,王小北便想开了,真要有事也是几年后了,自己肯定去了大城市,如果有乡亲们要搞事,就过来找吧。
他好奇地问潘嘉平,“怎么我的名字也出现在上面?”
潘嘉平摆摆手,“我也不知道,不过投稿的时候我提了一嘴说那句话是你说的,可能报社觉得那句话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所以也给你署名了吧。”
王小北摇摇头,这样也好,没有详细证明,到时候钱和票还不是随自己说,要收据证明,找潘老师和人明日报啊。
王小北把报纸折了起来,“潘老师,这报纸送我了呀,我带回家给我爹娘看看,他们一定高兴。”
“你拿着,本来就是给你的。”
潘嘉平笑着,心想还是要把钱补上,不然心里过不去。
旁边的崔博文都看愣了,“小北,你竟然赚了50块稿费?”
王小北嘿嘿一笑,“知识……”
立刻住口,潘嘉平还在呢,别又把这句话给发表出去,到时候问题可就大了。
“还是潘老师的稿子写的好,我跟着沾了光了。”
崔学海更是使劲的咽了咽唾沫,动动笔就能赚这么多钱,别提有多羡慕。
再看看自己的儿子,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潘嘉平笑着道:“这就是多读书的意义,读书才会有机会。”
又看着王小北说,“小北,我收到教改通知了,以后咱们和城里一样,是六年级制。”
王小北不以为意,就算改也是从一年级开始。
然而,潘嘉平继续道:“这次我们增加了六年级,课本用的也是城里六年级的。”
王小北直接蒙圈了。
这样一来,他是不可能上大学了啊。
潘嘉平端起桌上的茶喝光,“好了,不跟你们说了,马上就要新学期了,我得回学校准备准备了。”
他起身离开,只留下王小北与崔博文在原地,消化这一系列的新信息。
这时王小北从座位上起身,迈步走出大门。
远远地,王远航一行人欢天喜地地往回走,每个筐子里都满满的,小猪崽、鸡、鸭鹅等等。
王远航走过来,问道:“小北,你在这儿干嘛?刚刚跟你在一起的就是潘老师吧?”
“没错,潘老师刚把我们一起发表在《人明日报》上的那篇文章拿给我看了。”
王小北得意地拿出报纸展示,“您看,我和潘老师的名字都在上面呢!”
王远航惊讶地接过报纸,虽然识字不多,但还是认出了关键信息。
“真是你们俩啊!”王远航朗声笑了笑,道,“我把这报纸带回去,看以后村里谁还敢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