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此事重大,成了大功一件,不成亦有罪受,不得玩笑!”
终究是他的下属,压力得给到位。
蒋干见之,自然知道秦瑱之意,当即拱手道:
“若不能成,愿受军法处置!”
秦瑱闻言,自是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刘备点了点头。
老刘见状,这才同意道:
“也罢,便依你之言,不过这太史子义乃吾故旧,不可怠慢,便不能成,亦不可恶语相向。”
当即又写了书信一封交予蒋干,便令人护送蒋干南下。
这边随着蒋干离去,秦瑱自然又回到了自己的种田大业之中。
前文说了,他目前主要想做三件事,谋庐江、搞钱、搞教育。
其中谋庐江是短期目标,搞钱与搞教育是长期目标。
针对改革一事,其实他也思考过,在汉末的体制框架下他能推动时代进步到一个什么程度。
从他对历史的了解来说,种花家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其中有三个大规模的乱世隔断,分为秦汉以及春秋以前的蒙昧时期,隋唐时候的短暂觉醒,宋元明清的高度封建,以及最后的再度复兴。
这四个历史阶段,各有各的特点和痛处。
但归根究底,可以简单看成民族文化不断演变历程。
先是春秋之时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想相继出现,使得春秋战国虽然混乱,整体实力却在不断增强。
但最终由儒家成功占据主导,导致社会阶级逐步固化,而后分崩离析,造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
其后经过几百年的混乱,思想再度开放,使得隋唐由此兴起,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帝国。
可因为没有足够强势的精神内核支撑,最终导致唐王朝再度崩坏,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而随着宋朝的兴起,儒家文化再度占据主导,由此导致封建王朝发展到了巅峰,这才逐步落后于时代。
可以说王朝的兴盛与衰败,与儒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不过这并不是说儒家文化不好,实际上儒家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在起着积极作用。
用儒家治国,对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的构造,都有着积极作用。
不然的话,恐怕还未步入现代,东方就已经陷入了西边那种礼乐崩坏的状态之中。
儒家文化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够包容,有排他性。
尤其是董仲舒这货弄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万恶之源。
本来在孔孟时代,儒家文化是一种极为包容的文化,由此方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等金句。
可随着独尊儒术的开始,儒学就开始变味了。
逐渐开始尊己排他,排斥一切会对儒学造成危害的学术,导致新思想不仅融不进汉文化圈,还被各种打压。
没有思想上的兼容,儒学自然而然也就陷入了停滞之中。
一代代天资聪颖的奇才,不得不将自己的精力投入那浩如烟海的儒家经义,使得儒学越来越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