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闹的人跟着大笑。
不说纳亲狼狈不堪,和亲王荒唐不羁,却说御书房,乾隆正在批阅奏章,这时有太监上前奏道:启奏皇上,五阿哥求见。乾隆准见,不多时,五阿哥永琪急匆匆地走进来,行过礼,急急地说道:皇阿玛,你还不知道吧,果毅公被皇叔罚扮死人,这事都传开了。乾隆霍地站起身来,一拍桌子说道:这个弘昼,越来越不像话了。永琪道:皇阿玛,皇叔是不是哪里有毛病了。乾隆道:朕看他不是有毛病,而是肚子里有气没地方撒,借题发挥,故意跟皇阿玛置气。永琪不解,问道:皇阿玛这是什么意思?乾隆环顾左右,吩咐一旁的太监,说道:你们都退下,没有吩咐,谁也不许进来。太监们都退出门外,远远地站着,永琪愈是不解,乾隆见没有旁人,便说道:皇阿玛比他只是早出生了一个时辰,先帝在我二人还小的时候,就以各种方式考验我们,后来先帝有意传位于我,他便开始荒唐了起来,常常借着荒唐来跟朕斗气,先帝登基之后,杀戮太重,以至于手足相残,兄弟失和,晚年他老人家每每对朕提及此事,颇有悔意,朕念在兄弟之情,对他处处包容,多方忍让。无非是不希望旧事重演,可他一直找机会跟皇阿玛斗气,让朕难堪。
雍正晚年对于迫害兄弟一事颇有悔意,这在乾隆给胤祀等人的平反诏书中有所叙述,并非妄言。乾隆对永琪所说的,正是他发自肺腑的言语,也是他此时的心境。永琪忙道:皇叔虽然行事荒唐了些,可并不曾为非作歹,请皇阿玛息怒。乾隆听永琪一番说道,气也消了大半,这弘昼荒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出纳亲的洋相,分明是做给乾隆看的,纳亲可是乾隆的心腹嫡系,谁不知晓,可弘昼的荒唐,在朝中也是无人不知,仗着这份荒唐,乾隆拿这个兄弟也是又气又无奈。永琪趁机提出一个存放在心中许久的疑问,便向乾隆说道:皇阿玛,有件事情,不知当问不当问?乾隆道:是什莫事情,但说无妨。永琪于是说道:三叔因何事要削籍处死?还请皇阿玛明示。乾隆先是一愣,继而沉思,这疑问恐怕不光是永琪有,在很多皇族心中,也是一个解不开的疑惑。三阿哥弘时之死,可以说是雍正家庭中的一大悲剧,雍正为何要处死弘时,便是乾隆本人,所知亦是十之一二,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弘时一事,一直以来,就是忌讳,雍正本人不说,别人更不敢提及。永琪此时提起,乾隆沉吟半晌,方才说道:这件事情,皇阿玛所知也是一星半点,朕曾经就此事问过先帝,先帝告知我此事涉及机密,牵涉甚广,不可使人知晓,之后,更是将所有关于你三叔的文字记载全部销毁,并不许任何人提及此事,皇阿玛念在兄弟情谊,若不将他收回宗籍,日后恐怕更无人敢做这件事情了,此事已交宗人府办理。听乾隆如此一说,永琪也不便多问,便道:皇阿玛自登基之后,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安抚宗室,整顿吏治,现如今天下一片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此足以告慰皇祖在天之灵。我爱新觉罗氏,必然江山永固,千秋万载。乾隆听着似乎有些受用,方才的不快也一扫而光,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之后便吩咐永琪道:你去走一趟,传朕口谕,纳亲乃是朝中重臣,如此折辱,有失体面。永琪领命,起身欲去,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便传来一句呼喊:永琪,永琪。不用说,是小燕子寻找永琪来了,也只有她会不知礼仪的在这里大呼小叫,守在门口的太监拦着不让她进去,可哪里拦得住,乾隆在门里听得清楚,便吩咐道:让她进来吧。小燕子推门而入,尚未行礼,便叽叽喳喳地说开了:皇阿玛,永琪,你们听说了没有,纳亲被皇叔罚扮死人,我们去看一下吧。永琪用胳膊示意小燕子快行礼,小燕子这才记起忘了行礼了,忙一躬身,口中说道:皇阿玛吉祥。
乾隆道:小燕子,皇阿玛正要叫人去传你过来问话。小燕子一愣,道:皇阿玛传我干什么?乾隆道:你们今天躲在殿后干什么?不待小燕子回答,永琪回禀道:回皇阿玛,是这样的,几位皇叔去皇太后那里,他们都不赞成儿臣和小燕子的婚事,说我们不可以结婚,听说皇阿玛要在大殿上同各位王公大臣们议论重启满汉结亲一事,我和小燕子心里着急,想早点知道结果,这才躲在后面偷听,请皇阿玛恕罪。小燕子在一旁连连点头,乾隆眉头微皱,说道:满汉结亲,反对的人太多,难呀。永琪小燕子一起说道:还请皇阿玛成全。乾隆手捋下颌,说道:皇阿玛正在想一个万全之策,既不违祖制,又可成全你们。小燕子听乾隆如此一说,忙献殷勤,又是递茶,又是捶背,又是按摩,还不忘说点好听的,乾隆坐在椅子上,双目微合,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忽然他又问道:为什么要拿弹弓射你皇叔?小燕子回答:我不是故意要射皇叔的,没看准,下次看准点。乾隆道:你那点小心事,还瞒得过皇阿玛,一定是你皇叔不同意满汉结亲,你就拿弹弓弹他,对吧。小燕子还要否认,乾隆何等精明,于是干脆装痴卖傻,奉承道:皇阿玛英明,什么也瞒不过你的眼睛。乾隆哈哈一笑,继而说道:宫殿是朕和王公大臣们议论朝政的地方,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的地方,以后不许你们随便去,知道吗?小燕子赶紧答应:知道了,下次不敢了。小燕子永琪在御书房逗留了一会儿,便去和亲王府传乾隆口谕。
小燕子永琪二人出皇宫,经长安大街,径直往和亲王府而去,此时已是腊月二十四了,长安街较之平日更是热闹,车马嘈杂,游人如织,各色物品,琳琅满目,真是目不应暇,小燕子和永琪有皇命在身,不敢稍有耽搁,纳亲还躺在棺材里呢,不多久便来到了和亲王府。
和亲王一众人还在拿纳亲消遣,这时永琪带着皇上口谕来到,众人不敢怠慢,一起迎了出来,永琪当即传达乾隆谕示,在场的以永琪的堂叔伯兄弟居多,传达完口谕之后,然后又同众位一一相见,和亲王听完谕示之后,一摆手,道:不着急,让他在里面再躺会儿。永琪也不好拨了这位皇叔的脸面,便只得依他,下人们奉上茶水,一帮人在那里闲聊,小燕子也插不上嘴,便去后府溜达,后面有一块空地,和亲王的孙辈们正在那里放烟花炮竹,见小燕子来了,一起拥上来邀他一起玩,小燕子童心不泯,架不住这一帮小孩们的盛情相邀,很快就打成一片火热。
却说小燕子去了后面,永琪同和亲王及众叔伯兄弟先是闲聊,说着说着,话中有话的说道:永琪,皇叔跟你说点事情。永琪一听,暗道:皇叔又要旧话重提了。和亲王故作深沉地问道:皇叔问你,人生在世,所谓何求呀?永琪当即中规中矩地回答:男子汉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料和亲王却哈哈一笑,说道:人生在世,譬如朝露,空空而来,空空而去,死后何曾带走半分,唯有薪火相承,才是最要紧的事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便是此理。永琪道:皇叔说的是,我已蒙皇阿玛指婚,将娶小燕子为妻。和亲王听罢,把脸一沉,说道:你可知祖训?旗民不结亲,皇叔身为宗人府玉蝶馆总管,这事皇叔不得不过问,这些叔伯也不能任由你这样胡闹。一旁的叔伯兄弟也都是极力反对,说道:小燕子是汉人,不可以的,最多只能做个偏房,没有名份的。永琪道:我已经作出承诺,此生只娶她一人,这没有名份,那是万万不行的。又有人劝道:三妻四妾,乃是天经地义,女人如衣服,你怎么就不开窍呢?。永琪此时有如诸葛亮入东吴见周瑜,舌战群儒,好说歹说,横说竖说,软说硬说,说到最后,都无话可说了,和亲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气呼呼的说道:那个小燕子有什么好,她哪一点好?永琪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请众位叔伯兄弟不要再勉强我了。和亲王又道:这次挑选秀女,皇叔给你挑一个国色天香的,那个小燕子,还是算了吧。永琪回道:溺水三千,吾只取一瓢而饮。
正当大家说道口干舌燥的时候,只听得后院人喊马叫,有人大喊:起火了。俗话说:水火无情,这下谁也坐不住了,一起奔向后院,但见后院马棚失火,马棚里的马群受惊,挣脱缰绳,十几匹马正绕着后院狂奔,王府里的一些下人,帮工,正零零散散的拎着个水盆来灭火,和亲王见势,大喊着:快去报官,快派人来救火。此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势,大有蔓延之势,和亲王急得直骂娘。
不多时,官府派来了救火队,用耙子捞,用水泼,人多力量大,不多久便把火势给控制住了,这时再看后院的情景,真是一片狼藉,被大火肆虐之后的残墙断壁,尚在冒着青烟,和亲王也是一身灰尘,胡须也被烧着半截,几个放烟花的小孩尚在,都缩在一个角落里,和亲王这气不打一处来,冲几个小孩问道:这到底怎么回事,好端端地,怎么就起火了,小一点的,被这么一吼,吓得哇哇大哭,大一点便支支吾吾的说道:刚才小燕子姐姐教我们一个新的玩法,把鞭炮和烟花堆在一起放,说是这叫惊天动地,后来鞭炮把烟花炸歪了,焰火落在马棚上,然后就起火了。经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了。永琪听完小孩们一说,暗自叫苦,这小燕子又弄出事来了,和亲王左看右看也不见小燕子的人影,便问道:小燕子人呢?几个小孩用手一指门扇,说道:在这门扇后面。说着便有几个小孩去门扇后面喊:小燕子姐姐,出来吧。连喊几声,也不见小燕子露面,永琪脸上有些难堪,便向和亲王道:皇叔,你去歇着。我来处理。和亲王哪里肯走,指派几个人去门后面把小燕子叫出来。小燕子实在是躲不了啦,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见和亲王。
和亲王一见小燕子,两个鼻孔直冒气,气呼呼地问道:你看你把我这王府弄成什么样子了?小燕子无话可说,只好说道:弄坏了东西,我赔就是了。和亲王道:那好,我这一共损坏的东西起码也有一千多两银子,你陪给我。小燕子一听,一蹦老高,说道:又不是我一个人放的,为什么全要我一个人赔?永琪在一旁道:皇叔息怒,我们全部赔偿就是。小燕子却不同意,说道:凭什么要我一个人赔,我只是说说而已,火又不是我点的。和亲王道:他们是小孩,不懂事,你也不懂事,水火无情,你也不懂吗?他们在这里正争执着,不知是谁喊一句:纳亲还在棺材里躺着。和亲王一拍脑袋,说道:坏了。也顾不得跟小燕子纠缠了,直奔前厅。纳亲前后被放在棺材里差不多一两个时辰,里面空气有限,一旦空气耗尽,纳亲非死不可,纳亲只是不识时务地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而已,还罪不至死,只是这后院起火,便把这事给忘得一干二尽。众人打开棺盖,此时的纳亲,脸色煞白,全无血色,用手一探鼻孔,出气多,进气少,叫之不醒,呼之不应。众人忙将纳亲抬出棺外,又是捶,又是揉,半晌,纳亲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气息奄奄地说道:憋死我了。一旁有人说道:醒过来了,死不了啦。又有人冲了一碗糖水给纳亲服下,纳亲的脸色才渐渐恢复过来。
纳亲向众人道:方才我又喊又叫,半天也没个人来,憋死我了。有人回道:方才后院起火,都救火去了,哪有功夫管你,没死算是命大,歇会儿赶紧回去吧。纳亲苦着脸道:我现在全身酸软,动弹不得,麻烦给我叫辆马车送我回去。旁人问道:你出门难道不带点银子在身边吗?纳亲道:出门时是带了一些,方才在街上购了一些礼品,不曾留得返回的路费,现在口袋里一个子也是没有。弘昼见他如此一说,便吩咐道:去大门外拦辆牛车,载他回去吧。纳亲一听让他坐牛车回去,怎么说自己也是公卿,被人知道了,更要说笑,便道:不必王爷费心,奴才刚才休息了一会儿,感觉有些力气了,我还是慢慢地走回去吧。弘昼见他也死不了,也就随他,便道:那你歇会儿,自己走吧。待他想起跟小燕子还没算完帐呢,可哪里还见小燕子的人影,早就趁着刚才忙纳亲的时候溜之大吉了。这一折腾,时间也不早了,将近傍晚,日已西沉,众人都拱手散去。弘昼仍然不解气,说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来人呀,备轿,进宫。
纳亲不识时务,说了不该说的话,身在职场,有时候就是这么叫人无语。
或许有人会以为让纳亲扮死人过于荒诞,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人在活著的时候,便给自己办了一场丧事,这人不是别人,也是乾隆的亲弟弟,雍正六子果亲王弘瞻,在以后的章节中里也会出来露一下脸的。
话说和弘昼让人备轿,这是要进宫去面见乾隆,有人会疑惑,弘昼家财万贯,还心疼这点小钱,其实的确如乾隆所言,弘昼这是心里憋着一口气,行为荒唐不过是个表象,弘昼比哥哥弘历晚出生几个时辰,两人小的时候,同衣同食,同起同卧,所受的教育与熏陶几乎一致,在雍正密诏未公开前,为了不使未来的储君因事先知晓其中的机密而有恃无恐,以至于胡作妄为,同时也为了避免朝中大臣预先知道储君的人选而结党营私,故弘昼一直以来便是雍正用来迷惑他人的道具,这也是雍正吸取康熙立太子一事的教训,雍正多次在公开场合让人以为弘昼也是王位的继承人选,康熙帝有25个儿子,夺嫡之激烈,乃意料之中,雍正帝一共十个儿子,活到成年只有四个,传位之前,三阿哥弘时已死,六阿哥弘瞻年幼,剩下的只有弘昼和弘历兄弟两个,继大位者,非弘昼即弘历,非弘历即弘昼,然而最终传位于弘历,弘昼的心情可想而知。可大局已定,难以更改,只是这口气一直憋着,故弘昼时不时跟这个哥哥斗斗气,闹闹情绪。这次因小燕子后院失火,弘昼便借机找上门来了。
话说御书房,几个大臣跪在地上,其中一人奏道:启奏皇上,阿里和卓连上三道奏章,恳请准许他进京面圣。
这阿里和卓便是香妃的父亲,香妃进京便是由他一路护送而来的,乾隆谕示道:朕不是告诉他去年已经来过,今年就不必来了,他们回疆距此万里迢迢,一路舟车劳顿,他也有些年岁了,有这份心意就行,传朕旨意,不必进京。
那大臣又奏道:兆惠将军派人传回密报,回疆近来有流言传出,说香妃娘娘已被太后。。。。。。。,话说到一半,支支吾吾不往下说了,乾隆问道:怎么不往下说了。那大臣道:臣不敢说。乾隆道:说吧,赦你无罪。那大臣便道:都说香妃娘娘已被太后赐死。乾隆听罢,沉吟片刻,说道:自平定准葛尔,放回大小和卓之后,便一直有人要自立为王,这次香妃走失,这些人正好拿此事大做文章了,传朕谕示,令各州各府沿途留意香妃行踪,一旦发现蜘丝马迹,立马上奏,有怠慢或隐瞒不报者,严惩不贷,另多派些人出去寻访,限期一月之内找到香妃,否则,你们提头来见。众大臣领旨退下,分头而去,不提。
顺便说一下大小和卓之乱的真实历史,大小和卓的祖先据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的后裔?,大小和卓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准噶尔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佛教国家,统治中心在天山北麓;大、小和卓是回部首领,维吾尔人,势力主要是在天山南麓。准噶尔汗国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