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在我淮南之地,先生未必防备如此。”
“然今至荆州,未知城内是否多宵小之辈,故须防备宵小,却非为府君所设。”
“料想府君如此坦荡之人,应不会与先生为难!”
蔡瑁看着诸葛亮侃侃而谈,一时眉头紧皱,有些不能理解。
按理来说,诸葛亮作为他侄婿,又是名门之后,要想在荆州当官,也就是一句话的问题。
为什么要放这么好的基础而不顾,跑去淮南跟着秦瑱当个小跟班!
现在言语之间,又满是对刘备和秦瑱维护,难道这两人当真有什么魔力不成?
他心想多问两句,又觉得不太合适,想了一会儿,只得沉声道:
“许久未见孔明,还不知在淮南学了些什么学问?”
若是别人听此,多半会谦逊几句,而诸葛亮却笑道:
“若府君问此,小子只能答之先生学识渊博,古今罕见!”
“我去随之进学日久,仅观之皮毛便觉大有裨益,可谓学之不尽!”
他这话却是没有丝毫夸口,实际上他真的这么觉得!
因为他观了百家之书,从未有一家像是秦瑱一样,讲究思想辩证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知识就不说了,什么辩证唯物史观、宏观经济学,都是极为抽象的学说。
而在这之外,像是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等诸多学科,皆是闻所未闻。
他也不知秦瑱从哪学来这么多学问,但他知道,秦瑱脑袋里的东西,能够他学上一辈子。
故而在他眼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秦瑱知识渊博。
因此现在蔡瑁问起此事,他自然对秦瑱十分推崇。
蔡瑁心想诸葛亮这小子之所以能被黄承彦看中,就是因为其人天资聪颖且人品极佳。
现在如此推崇秦瑱,便可知秦瑱除了智略之外,才学应该也十分了得。
可诸葛亮在荆州之时,便先后跟从庞德公、司马徽等人学过几年。
在这基础上还觉得秦瑱学识渊博,那秦瑱得是什么水平?
想到此地,他不由也对秦瑱升起了一丝好奇,继续问道:
“秦瑱学识比之庞德公、司马德操如何?”
诸葛亮闻之,犹豫了一会儿才道:
“若论经学、古文或有不及,然则其余诸项,还远胜二师!”
完犊子!蔡瑁一听这话,心中便是猛地一沉。
只有经学、古文不及,其他都是远胜!
这等评价不可谓不高啊!
在他眼中,庞德公、司马徽可都是隐世高人,远非这些坐在府内的经学家可比。
秦瑱才干远超这两个人,莫非真是那种难得一遇的大才不成!
这么想着,他心中已然对秦瑱有了初步印象,隐隐之中越发忌惮。
思绪之间,却见诸葛亮脚步一顿道:
“先生已沐浴完毕,正在堂内与诸位论道!”
“府君可直接入内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