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是指具有零电阻特性和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的一种新型材料,早在1911年时,人类就发现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消失,呈超导状态。
由此人们也开始了对这种神奇材料的研究,超导体具有三个临界参数:临界转变温度tc、临界磁场强度hc和临界电流密度Jc。当超导体同时处于三个临界条件内时,才显示出超导性。
而发展到今日,超导材料的方向也有很多种,例如早年的钡、镧、铜、氧系陶瓷性金属氧化物,还会后来的铁基系超导体材料,再到最近德国莱比锡大学发现的石墨超导体,超导材料呈现超导性的临界温度在不断提升,也预示着技术的发展。
但哪怕是最前沿的超导材料,仍然有许多问题。
第一个就是这里的高温,也是指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温度,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超导材料要想实现超导性,就必须创建一个极低温的环境。
例如通过液氮液氦等维持环境温度。
第二个就是超导材料的纯度,有些超导材料,例如石墨,在室温下可以出现相关超导性,但其比例却极少,而且目前还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验很有可能无法复刻。
第三个就是超导材料的成本问题。
如今的世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许多顶尖的实验室中都有无数好技术和好材料,但碍于成本问题,这些东西却都只能在实验室里少量制取使用,没办法推广到市场上。
超导材料也是如此,假设一克超导材料需要几百万才能做出来,那要想用于商业化,将是极难的一件事。
现在全世界真正能够用上超导材料的,也就医学领域的核磁共振成像仪,还有大型的粒子对撞机项目,例如欧洲的Lhc项目等,成本极其高昂。
对于这些问题,黄乐凯自然是很清楚的,所以他才会对林秋说,这个领域可不那么容易就出成绩的。
全世界每年也总会有些超导材料的新闻出来,但多半不是学术造假,就是为博人眼球,骗取经费的。
黄乐凯也担心林秋会有这样的行为,然而在看到林秋给的材料后,他才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
因为林秋给的压根不是材料,而是一条制造高温超导材料的新思路!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高温超导材料合成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以及合成法,而这里面更常用的,就是水热合成法、熔融法还有气相沉积法。
但通过这些办法合成的超导材料,往往也是之前那三个问题的原因。
成本高、产量少、杂质多而且实验无法复刻等等,使的超导材料的研制,更多了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
而这个在材料学界是不可避免的,也早就被许多学者接受,但林秋在这里提到的思路,却是在真空或者超纯环境状态下进行材料的合成,尽可能地避免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
同时,林秋还提到了结合石墨颗粒的超导现象,可以创造一种基于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超导体材料!
看着这种新型化合物的描述,黄乐凯的眼神又是兴奋又是怪异,兴奋是因为直觉告诉他,这种基于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超导体材料,极有可能真的具备超导性质,但怪异又在于,他很好奇,林秋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
在这份材料的描述中,林秋仿佛已经亲手制作出来过一样,其细节和材料性质,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强行按捺住内心的好奇,黄乐凯继续看下去,很快就在后面发现了林秋的整个推导过程。
原来林秋早就在网上下载了那篇德国莱比锡大学关于石墨颗粒超导性状的论文,并且基于其中数据,进行了复杂的数学计算。
石墨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将组成其的碳原子进行排列,将得到一系列性质不同效应不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