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决不提前把屎尿拉在床上。这是刚半岁的啾啾,她自己就养成了这个好习惯。白天,她也很少尿湿裤子,有了尿,就尖声叫唤,让大人把她。
从八个月起,她基本不用把了,自己坐在尿盆上尿。起因似乎是偶然的,妈妈买了一只新尿盆,同时也是玩具,形象是一只鸭子,拿回家后,让她坐在上面玩,没想到她真往里面撒了一泡尿。后来,估摸该尿的时候让她坐上去,都比较灵。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她拒绝把尿,现在有了解释:她要自力更生呀。小东西又一次领我们向前走。
我唠叨小屁孩的这些小屁事,你们烦了吧?如果你们是父母,也有过养育小屁孩的经历,我相信你们会对我的观察有共鸣和感兴趣的。在刚迎来一个小生命的时候,做父母的难免有手足无措之感,婴儿的小身体这么纤弱,自己这么缺乏经验,真不知如何走育婴的每一步。可是,一步步走下来了,便会发现,其实带孩子没有多难。在新生儿的小身体里,大自然已经写好了生长的密码,规定好了人的每一种基本能力的生长的时间和次序。聪明的大自然做了最主要的工作,父母的聪明只在于当好大自然的助手,本能自己在生长,我们只须细心观察和用心配合就可以了。
有一次,红对我说:“再有一个孩子,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带,因为啾啾好像自己就长大了。”我说:“不用你知道怎么带,因为这个新来的孩子也会自己就长大了。”
第一卷 人之初 开口言说之前(2)
孩子学会说话,大致在一岁左右。所谓学会说话,其实是用大人的标准来衡量的,只有当他能说我们所使用的语词了,我们才承认他是在说话。可是,事实上,孩子早就在说话了,亦即发出有意味的声音了,只是我们听不懂罢了。另一方面呢,对于大人说的话,他倒听得懂许多了,比他实际表现出来的和我们观察到的多得多。在很大程度上,他之所以不会说,只是因为尚未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就只好用一些不清晰的发声来表达,或者就干脆不表达。不表达不等于肚里没有货,他都藏着呢,有朝一日,琢磨对了发声的方法,一下子全倒出来了。语言能力主要是对语言的理解力,理解力好,表达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与领会语言的意义相比,发声要容易得多,也次要得多。唇、齿、舌这些发音器官的搭配,哪一天碰对了,就豁然开朗了。在不同的孩子那里,这一天的到来有早有晚,可以相差很大,但这丝毫不表明在智力发育上也有同样的差距。所以,有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迟迟不说话而担忧,我看大可不必。
不过,我决不是说父母可以忽视孩子的语言发展。相反,我的主张是,从孩子生下来开始,父母就要多和孩子交谈,这对于孩子的情感、性格、智力、语言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试想一下,有一个孩子,时常有人用亲切的声音对他说话,他的任何一点精神的——不管是智力的还是情感的——闪光都会得到热情的关注、肯定和回应;另一个孩子,周围的气氛是沉闷的,他的精神的闪光是没人理睬的,这两个孩子是生活在多么不同的环境里,是在过着多么不同的生活。孩子的心灵能否健康发展,将来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诚然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幼时的精神环境至关重要。现在有些父母只顾给孩子营造高级的物质环境,自以为就是尽责的父母了,甚至是了不起的父母了,却不肯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欢声笑语,对孩子的精神生长漠不关心,把孩子扔在一个低级的精神环境里,在我看来,有这样的父母的孩子是多么不幸啊。
和婴儿交谈,方式比内容重要。你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满怀热情和兴趣,出以活泼快乐的声调和表情。其实这不难,有爱心的父母自然而然会这样做。他听不懂你所说的内容,但听得懂你通过声调和表情所表达的对他的爱,并且渐渐做出回应。对于你所说的内容,他最先听懂的也正是表达感情的语词,因为重复最多,也因为声调和表情的含义最明确,比如:“爱”“喜欢”“宝贝”,他的昵称(你们最爱的这个人),“爸爸”和“妈妈”(最爱他的这两个人)。其余的内容也并不是丢失了,他把许多都储存在记忆里了,以后都会用上的。
当婴儿开始咿呀发声时,父母和他的交流就更重要了。咿呀发声表明孩子有说话的要求了,是孩子主动开始的学习,如果得到鼓励和合作,他的学习将是最有成效的。怎么鼓励和合作?模仿他发的声音,接着他的发声往下说,通过你的这些表示,他感到他说的话是重要的,有了自信,说话的兴趣就会大增。
我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个认识。在咿呀学语的婴幼儿面前,聪明的父母要具备两种本领。一是不懂装懂,孩子说一些不成语言的音节,你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要装作懂了,予以回应,鼓励他继续说。二是懂装不懂,你听懂了孩子的词不达意的表达,不妨装作不懂,适当地提问,引导他寻找更准确的表达。
第一卷 人之初 开口言说之前(3)
啾啾是在第三个月末尾开始明显表现出说话的兴趣的。早晨醒来,她会自己躺在那里,轻声细语说很久。逗她,对她说话,她会静静地望着你,然后,仿佛突然来了情绪,也开始对你说话。有时她会说好一会儿,发音渐趋复杂,并配以表情,多半是欢快的,有时是娇嗔的,好像怪你说了许多废话却不去抱她。发音中逐渐出现新的元素,有几天里,常常发出bubu的声音,像在玩唇音,玩吐唾沫。三个半月时,我发现她偶尔会喊“妈”了,是在着急而发了一串音之后,这个音蹦了出来,非常清晰,作为结尾。
第六个月,一个新的表现是喜欢尖叫,有时是在大笑之后,有时是独立出现。起初她虽然叫得很用力,但声音弱而短促,好像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两天后就叫得很响亮也比较持久了。婴儿大多有这个尖叫阶段,是在练嗓子,发育声带,此后音量就加大了。
也是在第六个月,她喊“妈”很频繁了,还经常发出“妈妈”的双音,有时一天要喊十多次。她喊时往往有明确的指向,朝妈妈伸手,要到妈妈的怀里去。偶尔也喊“爸”,但好像尚非很有意识。
在这一段时间,她听懂的话已不少了。哺乳时,只要妈妈说一句:“啾啾,换一边吃。”她就会松开*,把小嘴凑向另一个*。她一边吃奶,一边把一只小手伸到妈妈嘴唇上,让妈妈嘬。“啾啾,也给爸爸吃小手。”听到这要求,她立刻潇洒地伸出另一只手,我亲这小手时,她斜眼瞥我一眼。妈妈说:“抓爸爸的眼镜。”她就伸手从我脸上把眼镜抓下来。“啾啾,小鸟在哪里?”她马上回过头去,看放在窗台上的鸟笼。“鱼在哪里?”她又马上把视线转向旁边柜子上的鱼缸。
婴儿的语言表现是波浪形的,活跃之后是沉寂,沉寂之后是进一步的活跃。
从半岁开始,大约有两个月左右,啾啾的语言表现处于沉寂期。她咿呀说话少了,也几乎没有再喊妈妈,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各种声调的呼喊。与此同时,她的动作表现却异常地活跃了起来。我的解释是,她一段时间有一项中心任务,不能一心二用。
但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仍在快速进步,听懂的话越来越多了。
妈妈说:“找爸爸。”她的目光就寻找,并停留在我身上。“抱抱企鹅。”她把那个玩具企鹅抱到怀里。“抱抱我。”她扔下企鹅,扑向妈妈。“亲一个。”她把小嘴送了上去。
喂食物,不肯再吃,但不安。“啾啾渴了,爸爸给喂水。”她立刻安静了,等我喂水。在我的怀里挣扎,我猜她想活动,说:“爸爸让啾啾自己走路。”她也立刻安静了,两脚一着床,马上欢快地挪动起来。
她睡着了,但仍含着妈妈的*,妈妈往外拔,她不松嘴。妈妈说:“啾啾,不吃奶了,睡觉。”话音刚落,她立即松开*,转过了身去。
站在窗台上,隔着玻璃窗,问她:“汽车在哪里?”她就侧转脑袋,望着停在路边的那辆捷达,露出喜悦的笑容。她知道那是我们家的车,和她有一种关系。她不看别的车,如果那辆捷达不在,她会露出一点失望和无趣的神态。
在满一岁之前,我们对她说的话,她大多能听懂了。问她什么事,她如果愿意,就会点点头,清清楚楚地嗯一声,如果不愿意,就沉默,或者不耐烦地喊起来。
第一卷 人之初 亲情是相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