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3
周旸帝这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
周旸帝共有九个儿子,可是于他而言,仍旧是个孤家寡人,而这皆因为他与戚太后的五年夺权之争。
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虽有储君之名,却无储君之实。
先帝身子不好,朝廷之事一直把控在皇后以及她的母家戚氏一族的手中。
后来先帝病逝,周旸帝继位,戚氏顺理做了戚太后,垂帘听政,依旧手握大权,戚氏一族更是权势滔天。
那时的元阳,说它姓戚都无人敢有异议。
可这元阳毕竟是周家的天下,哪能任由戚氏一族这般肆意妄为。
所以周旸帝继位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夺权。
周旸帝刚继位的那五年,是最艰难的五年,煎熬且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落入戚太后设下的陷阱中,背负千古骂名,只为周旸帝只能做傀儡皇帝,而戚太后执掌大权。
好在有文贤皇后的母家萧家人,与文贤皇后里应外合,竭力辅助周旸帝,让他坐稳了皇位。
文贤皇后帮着周旸帝打理后宫的同时,日日到戚太后宫中晨昏定省,如宫女一样伏小做低,万事亲力亲为,毫无皇后身段地伺候太后。
表面一副孝顺儿媳的模样,实则深入了解戚太后,揣度其心思,替周旸帝探听一些消息。
而文贤皇后的父亲萧国公,拖着年迈的身体,暗中四处游走,劝说朝廷重臣,替其分析利弊,逐个击破。
就是这样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周旸帝才将权力重新夺回自已的手中。
戚太后也在这场斗争中,殚精竭虑,耗费了全部的心血,最后病逝于永寿宫中。
而戚氏一族随着戚太后的殡天,树倒猢狲散,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虽然并未被周旸帝赶尽杀绝,但是戚氏一族想要再崛起,那是绝无可能了。
戚太后倒下的那一夜,就已经注定了戚家的结局,元阳是真的变天了。
也就是夺权的那五年,文贤皇后耗费心力,身子一日不如一日。
因为深爱文贤皇后,周旸帝不允许其他女人在文贤皇后之前,怀上他的子嗣,必须由文贤皇后替周旸帝生下嫡长子。
无论太后和权臣们给周旸帝送来什么女人,周旸帝照收不误,只是每次侍寝之后,都会让身边的常公公盯着她们喝下避子汤。
哪有皇帝继位五年,后宫之中没有一个子嗣的,皇储事关皇位,不能让好不容易坐稳的皇位,又让他人觊觎。
等打赢了与戚太后的这一仗后,文贤皇后便不顾自已的身体,怀上了周旸帝的第一个孩子,当时周旸帝十分紧张,恨不能将太医院搬去承乾宫,照料皇后这一胎。
就在周旸帝继位第七年的冬天,文贤皇后生下了大皇子,周旸帝别提又多高兴了,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三年,只为普天同庆,让整个元阳的百姓都庆贺文贤皇后诞下周旸帝的第一个儿子。
周旸帝赐名一个“权”字,表示至高无上的权力,文武百官皆明白周旸帝的用意,待大皇子周权再年长些,周旸帝定会封其为太子。
因为文贤皇后喜欢梅花,周旸帝特意让人在元阳西南处修了一座梅园,里面种满了梅花,还将每年的十二月十五定为清客节,聚集元京城的才子佳人,在清客节上大放异彩。
那时人人都说周旸帝与文贤皇后伉俪情深,情比金坚,亦是元阳的一段佳话。
可是好景不长,文贤皇后的身子孱弱,产子又耗费精力,生下大皇子周权之后,身子就一直没有恢复过来,连初夏的风都吹不得。
文贤皇后贤良淑德,劝说周旸帝充盈后宫,皇储乃国之大计,若是再独宠她一人,怕是要被百姓说为妖后了。
惠妃韩祈是东宫的老人,是当时文贤皇后做太子妃时给周旸帝物色的文臣之女,温婉贤淑,端庄大方。
韩祈还有个姐姐,已经许配给工部的魏家长子。
如此一来,周旸帝在工部便也有了自已的人。
周旸帝继位之后,韩祈被封为惠妃,一直对文贤皇后恭顺有礼,敬爱有加。
所以后宫之中,第二个传出好消息的便是玉华宫的惠妃了。
可惜文贤皇后没能熬到第一个清客节,没能亲眼看到周旸帝为她种下的满院梅花,在生下周权的半年后,撒手人寰。
周权也因为母体孱弱,在娘胎里时就没有长好,刚生出来时和小猫儿一样瘦弱。
许是因为母子连心,在文贤皇后薨逝的两个月后,大皇子周权也随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