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华夏朝代序列 > 第35章 汉文帝的登基之路(第2页)

第35章 汉文帝的登基之路(第2页)

“在这次诛灭吕氏家族的行动中,我深感自己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现在我愿意接受命令,去清理皇宫。”

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命令他与太仆汝阴侯夏侯婴一同前往执行。两人直接来到了未央宫,进去对少帝说:

“你并不是刘氏的后代,没有资格做皇帝,请你立即让出皇位!”

说着,他们就开始挥手示意左右的执戟侍卫退下。虽然大部分侍卫都听从命令离开了,但还有几个人不肯退去。这时,大谒者张释非常机敏地迎合了刘兴居的意图,他劝那些不肯退去的侍卫也赶紧离开。最终,这些侍卫都放下了手中的戟,四散逃走了。夏侯婴立刻命人抬来一顶简便的轿子,强迫少帝坐上,将他带出皇宫。少帝刘弘吓得浑身发抖,问道:

“你们要把我带到哪里去?”

夏侯婴直接回答说:

“就是让你搬出皇宫,去外面的住所居住!”

说完,他就命令随从驾车将少帝带出,一直来到少府署中,才让少帝下车安顿下来。接着,刘兴居又逼迫惠帝的张皇后移居到北宫。之后,他们准备好了正式的帝王车驾,浩浩荡荡地前往代王的府邸,去迎接文帝即位。文帝在当天晚上就入宫了,当他刚走到端门的时候,遇到了十个手持戟的侍卫,他们挡住了文帝的车驾,大声说道:

“天子还在这里,你怎么能擅自进入?”

文帝听后不禁感到惊讶和疑惑,连忙派人快马加鞭地去告诉周勃。周勃听到消息后迅速赶来,向这十个侍卫解释清楚,让他们让开道路。这十个侍卫这才知道新天子已经到来,于是他们放下戟,迅速避开,文帝这才得以进入宫中。就在当天夜里,文帝迅速做出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和政令发布。他任命宋昌为卫将军,负责镇守和安抚皇宫的南北军,确保宫内的安全稳定;同时,他授予张武郎中令的职位,让他在宫中巡视,维护宫中的秩序。文帝自己则亲自坐镇前殿,指挥全局。接着,他命令有关部门迅速起草并完成了一份恩诏,准备向全国颁布。这份恩诏的内容是这样的:

“诏令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朝廷重臣:近来,吕氏家族成员滥用权力,图谋叛逆,企图颠覆我们刘氏的宗庙社稷。幸运的是,依靠将相、列侯、宗室以及忠诚的大臣们的共同努力,这些逆贼已经被成功诛灭,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在,我刚刚即位为帝,为了表示对天下苍生的宽宏和恩泽,我决定赦免全国的罪犯,赐给百姓每人晋升一级爵位,向女子百户赐赠牛和酒以示庆贺,并举行五天的聚会活动,让百姓们共同欢庆这个美好的时刻。”

就在那个夜晚,少帝刘弘在少府署中突然死亡。此外,还有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和梁王刘太三人,虽然当时他们已经被封为王,但因为年纪太小,还不方便前往自己的封国,仍然留在京城的府邸中。然而,这三个人也都在同一时间被杀害了。推测起来,可能是陈平和周勃担心他们日后会成为隐患,不如干脆斩草除根,将他们全部杀死以绝后患。文帝对于这些事情倒是很乐意不去深究。关于少帝刘弘和那三位被封王的王子,他们究竟是不是惠帝的亲生儿子,现在已经无法证实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几个人明明无罪无辜,却都被杀害了。就算他们真的是所谓的“杂种”,他们的死也是冤枉和可怜的。追究这场悲剧的根源,还是吕太后种下的恶果。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这笔账应该好好算一算。不过,我们还是先说到这里,接下来再聊聊其他的事情。

文帝即位后,时间很快就到了十月。按照以前的规矩,他颁布诏书,更改了年号。在农历初一那天,他前往高庙祭拜,仪式结束后回到朝廷,接受了群臣的朝贺,并下诏封赏有功之臣。诏书上说:

“以前,吕产擅自封自己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他们擅自派遣将军灌婴领兵攻打齐国,企图篡夺刘氏的皇位。但灌婴留在荥阳,与诸侯们共同策划,准备诛灭吕氏家族。吕产图谋不轨,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人商议,决定剥夺吕产等人的军权。朱虚侯刘章首先出手,捕杀了吕产。太尉周勃亲自率领襄平侯刘通,手持符节,奉诏进入北军,典客刘揭则夺走了吕禄的印信。为了奖赏他们的功劳,现在决定增加太尉周勃的封地一万户,赐给他黄金千斤;丞相陈平和将军灌婴的封地各增加三千户,赐给他们黄金各二千斤;朱虚侯刘章和襄平侯刘通的封地各增加二千户,赐给他们黄金各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给他黄金千斤,以酬谢他们的辛劳和功绩。请大家不要推辞!”

封赏的事情处理完毕后,文帝接着尊奉他的母亲薄氏为皇太后,并派遣车骑将军薄昭,带着盛大的仪仗队伍,前往代地去迎接她。同时,文帝还追赠已故的赵王刘友为幽王,赵王刘恢为共王,燕王刘建为灵王。其中,共王和灵王没有留下后代,只有幽王刘友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刘遂,经过文帝的特别许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赵王。另外,文帝还将原本封为琅琊王的刘泽改封为燕王。之前被吕氏家族割占的齐国和楚国的旧地,现在都全部归还给了各自的王室,不再另外设立新的诸侯国。朝廷内外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官吏和百姓们都为此感到非常高兴,纷纷举手加额以示庆祝。

突然之间,右丞相陈平上书给文帝,称自己生病了,不能上朝。文帝便给了他几天假期。假期结束后,陈平只好入宫向文帝谢罪,并且请求辞去丞相的职务。文帝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要辞职。陈平回答道:

“在高皇帝开创国家的时候,论功劳,周勃是不如我的。但是,在诛灭吕氏家族这件事上,我的功劳却不如周勃。因此,我愿意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这样我心里才能安宁。”

由此可见,陈平称病其实是个借口。于是,文帝任命周勃为右丞相,将陈平调任为左丞相,并罢免了审食其(审食其因之前的罪行被文帝罢免,此处表明文帝对他的处理是合理的)。接着,文帝又任命灌婴为太尉。周勃在接受任命之后,快步走出朝廷大门,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然而,文帝却对他表现出了格外的尊敬和礼遇,一直注视着他离开。这时,站在一旁的郎中袁盎,看到这一幕后,独自走出队列向文帝奏报道:

“陛下认为丞相是个怎样的人呢?”

文帝回答道:

“丞相可以说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啊!”

袁盎说道:

“丞相虽然是一位功臣,但并不能被称为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在古代,被称为社稷臣的人,一定是与君主共存亡的。当吕氏擅权的时候,丞相身为太尉,却没能及时纠正这种局面。后来吕后去世,大臣们共同谋划讨伐逆贼,丞相才趁机立下功劳。现在陛下即位,特别给予他丰厚的奖赏,并且对他更加尊敬和礼遇。但丞相却没有自我反省,反而面露得意之色,难道真正的社稷臣就是这样的吗?”

文帝听了袁盎的话后,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思考。从那以后,每当周勃上朝,文帝对他的言辞和态度都变得十分谨慎和严肃。周勃也感觉到了文帝的变化,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自夸,渐渐地从骄傲变得谨慎起来。这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现在,君臣之间关系严肃恭敬,过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这时,车骑将军薄昭已经奉薄太后的命令到达,文帝立刻出去迎接。

当文帝得知自己的母亲即将到来时,他立刻带领着朝廷的文武百官,一同前往都城郊外恭敬地迎接。他们静静地等待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了薄太后的车队缓缓驶来。看到太后驾到,所有人一同跪倒在地,就连文帝也恭敬地向母亲行礼。薄太后安然坐在车舆之中,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只吩咐车骑将军薄昭,传达旨意让大家不必多礼。薄昭早已下马,按照太后的旨意向大家宣布了这个消息。于是,文帝站起身来,百官们也都跟着站了起来。在先导和后卫的簇拥下,他们恭恭敬敬地护送着太后的车辇进入都城,一直抵达长乐宫。到达长乐宫后,文帝亲自扶着母亲下车,然后一同登上宫殿的正殿。在这里,文帝和百官们再次面向北方,恭敬地向太后行礼祝贺。所有的礼仪都结束后,大家才各自散去。关于这位薄太后的生平事迹,之前已经详细讲述过了,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前文中有过描述)值得一提的是,薄氏只生育了文帝这一个儿子。因为这个儿子,她的地位也随之尊贵起来。而且文帝非常孝顺,在代郡的时候,因为母亲长期生病,他亲自侍奉在侧,日夜不离,细心照料。无论是饮食还是汤药,他都会先尝过之后再给母亲服用。因为文帝的悉心照料,薄氏最终得以痊愈。文帝的贤孝之名也因此广为流传,最终他登上了皇位。一个曾经失宠的母妃,最终竟然被尊为皇太后,这正好验证了许负(古代着名相士)的预言。由此可见,人生中的苦难和甘甜是相互转化的,凡事都有它的定数,不必过于强求。这也给世人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劝诫。

说来也真是奇妙,薄太后的经历本就充满了意外,而文帝的继室窦氏,也同样经历了从不幸到幸运的转折,仿佛是命运在不经意间为她铺设了一条奇缘之路。在这顺便提一提窦氏的故事。窦氏出生在赵地的观津县,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家中只剩下她和两个兄弟相依为命。她的哥哥叫窦建,字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那时候,少君还非常小,长君也尚且年轻,都不太懂得如何谋生。又恰逢当时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窦氏和她的两个兄弟几乎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恰巧当时汉朝皇宫正在选拔秀女,窦氏便去参加了选拔,成功入选并得以进入宫中侍奉吕后。后来,吕后决定发放一些宫女,分别赏赐给各位诸侯王,每位王爷分到了五人,窦氏也在被赏赐的宫女行列之中。窦氏因为籍贯是赵地观津,所以希望能够被分配到赵国去,这样就可以离自己的家乡近一些。于是,她请求负责分配的主管太监,希望能够如她所愿。主管太监当时也答应了她的请求。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事后这位太监竟然忘记了这件事情,误将窦氏的名字列入了前往代国的名单中。等到窦氏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了代国,她向那位太监追问原因。太监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名单已经呈报给了吕后,无法再更改了。于是,太监只好用好言劝慰窦氏,敷衍了她一番。窦氏流下了许多眼泪,为自己命运的不济而感到悲伤,满怀惆怅地离开了都城。与她同行的还有四位女子,虽然一路上不至于孤单,但心中总觉得无限凄凉。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到了代国之后,窦氏竟然得到了代王的特别赏识,被选入后宫成为嫔妃。经过几番恩爱缠绵,她终于怀上了身孕。窦氏的第一胎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刘嫖。接下来的两胎都是男孩,长子取名为刘启,次子取名为刘武。当时,代王的夫人已经有四个儿子了,而刘启和刘武则是庶出,因此在地位上自然比不上嫡室所生的儿子。窦氏一直安分守己,恭敬地对待代王妃,还叮嘱自己的两个儿子要听从四个哥哥的话。因此,代王很赞赏她的知礼,对她特别宠爱。不幸的是,代王妃后来因病去世了。虽然后宫中还有其他几位女子,但窦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隐隐有了成为继妃的希望,只是还没有正式册封。后来,代王进京称帝,而前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却接连夭折。这样一来,窦氏的两个儿子就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看来,有福气的人自然会抓住机遇,不需要事先刻意安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