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璟已经有三天没回了,彭渊很焦虑,他不知道公孙在忙什么。每天送去县衙的饭食,经常有没吃又被带回来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的到来,各种米面粮油都在涨价,有些提前知道小道消息的人家,已经收拾行囊准备离开清河县了。
家里的采买管家来报,这月的粮价已经涨了二十文,精米已经卖到了四十文一斤的高价,足足翻了一番。各种米面粮油都在涨价,菜的价格更是飞升,连着大旱不下雨,连野菜都没什么了。
彭渊听着各种汇报,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府上还有多少米粮,够府上的人吃多久?”
“回家主,米粮还有六百斤,精打细算的吃,还能撑上三个月。只是府上除了上回张厨腌制的咸菜,和后院长的小菜,已经没有别的菜品了。肉食也均是平时腌制的咸肉。”采买的管事越说声音越小,生怕家主生气。
“你去附近的村里看看谁家养活羊的,买一些回来我们自己养。”想了想又说,“看见其他的家畜家禽也都买些,不拘价格,只要不是太离谱都收些回来。出门采买的时候,把家里的小厮都带上,要是有人抢劫,就直接往死里打。若是人太多,就赶紧的弃了东西先回来再说。”
交代完事情,彭渊找到李管家,“城里流民日渐多了起来,从今日起,府上除了自己人,其他人敲门一律不睬。我也要出门办事,府上现在所有的吃穿用都精打细算些。”李管家连忙表示明白了。
“家主,那竹锦是跟着您还是留在府上?”李管家问道。
“留在家里,你带着他学习管家的事,我这里不需要小厮。”彭渊想了下,还是拒绝了让竹锦跟着,毕竟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是一个人比较方便。“如果公孙先生回来了,还是以往那般招待,切不可怠慢了客人。”
李管家接到指令,连连点头,然后去重新安排小厮们的活计。
彭渊自己到马房,赶了一辆马车出门。
街道上,商贩们还在售卖东西,只是这价格上涨不少。小商小贩摆摊的变少了,流荡的流民变多了,好多小孩子跟着大人跪在街边乞讨。
彭渊看着这乱象,心下思量良多。
县衙后门,两个门房大哥一看来人是彭渊,二话没说就放他进来了。“彭兄弟今天怎么有空来县衙?”
“实不相瞒,小弟是来打听消息的。”彭渊叹了口气,悄悄的问门房。“大哥可知这上头有没有赈灾的粮饷发下来?”
门房一听连忙给彭渊使眼色,“我的兄弟啊,你也真是胆子大,这事哪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讨论的!”说着还四处打量周围有没有偷听的人。
另外一个也悄悄的给彭渊递消息,“粮饷这事没人知道,但府城已经放出话来,让我们县里自己解决流民的事。钱大人这几天正愁这事呢!”
“自己解决?这怎么解决啊?县衙难道要自掏腰包养这些人吗?”彭渊纳闷,现在流民已经有不少了,如果再来,别说县衙养不起了,就是府城也不一定能养活这么多人啊!
“那怎么可能,谁不知道我们清河县就是个清水衙门啊?当年除了钱大人,其他的官员都不愿意来这。”门房大哥轻哼一声,“衙门是肯定养不起这么些人的,估计最后还是会关城门,不让流民进。不然,清河县肯定会被吃空。”
“可是这一直拒绝流民进城也不是办法啊?越来越多的流民都在城外,万一哪天再弄出乱子,更加的不好收场啊!”彭渊觉得堵不如疏,与其让流民都在门外,还不如放他们走去别的地方。
“谁说不是呢,这不,钱大人正在里面和公孙先生商量具体怎么办么!”门房大哥叹息一声,都是有家有室的人,看着那些流民每天可怜巴巴的在城里乞讨,心下不是滋味。
彭渊心中一沉,他知道如果县衙决定关闭城门,那些流民将无处可去,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
"大哥,你们有没有听说钱大人和公孙先生商量出什么办法没有?"彭渊追问道。
门房大哥摇了摇头,"这等大事,我们这些小人物哪能知道。不过,听说钱大人有意召集县里的士绅商议此事,或许会有转机。"
彭渊心中一动,他立刻有了主意。"大哥,如果钱大人召集士绅商议,能否通知我一声?我或许能出一份力。"
门房大哥点了点头,"放心吧,彭兄弟,到时候一定通知你。"
彭渊告别了门房大哥,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彭渊去裁缝铺子里买了几身衣服,又买了些斗笠戴着。躲在马车里换好了衣服,遮盖住自己的容貌,然后找了个无人的巷子,把马车收进空间。
随后大摇大摆的走进一家米粮店,正值中午,店门口已经没什么人了。小二哥一看彭渊穿着体面,又遮挡着脸,心下觉得有些奇怪,赶紧上前询问有什么能帮上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