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400字左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耳闻不如目见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政理》。

战国初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名斯)建立了魏国。他在位长达五十年间,善于用人,曾任用李悝为相国,吴起为将。他还讲求实际,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从而使刚刚建立的魏国,成为当时的强国,曾打败秦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今黄河与北洛水之间)。

有一年,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今河北磁县南)临行的时候,魏文侯嘱咐西门豹到邺以后要多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传闻,他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足践:靠近,走近;晦:暗。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耳朵听到不如亲眼看到,亲眼看到不如再走近它,走近它不如用手接触它。一般地说,一个人开始做官赴任,就好象猛地走进一间昏暗的屋子,过了一些时间眼睛才能逐渐明亮起来,才能看得清东西;眼睛明亮了才能办事情,这样事情才会办得好,工作才能得到成功。

西门豹到邺地后,便深入到当地百姓中去了解情况,严厉地打击和铲除了一批为害多年的巫婆、乡绅,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把邺治理得很有成绩,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耳闻不如目见”这个成语,提倡要亲自多做调查研究,不轻信别人的传说,注意获得第一手材料。

峨冠博带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曹操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州、襄阳。吕翔对曹仁说,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兵买马,应早除去。曹仁觉得此话有理,便派二吕前去攻取新野。在战斗中,吕旷、吕翔分别被赵云,张飞刺死,其余众军士多被擒获。曹仁得报后大怒,遂起本部兵马,意欲踏平新野报仇消恨。曹仁在与蜀兵作战中,惨遭失败,不但未能踏平新野,自家的樊城反而被刘备占领了。曹仁折了好些人马,无奈,只得星夜投奔许昌。他在路上打听到刘备军中因有单福作军师,为他设谋定计,才得以连战连胜。

曹仁回许昌见了曹操,报知此事。曹操问道:“单福何人也?”谋士程昱说,单福即颍川徐庶,字元直。曹操听了十分仰慕徐庶的才干。程昱洞知曹操心意,便献策道:“徐庶为人至孝,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其母写封书信,那徐庶一见母信,是一定会来许昌的。”曹操依计而行。可徐庶的母亲不但不愿写信召儿回来,反而大骂曹操。程昱见此计不能得逞,便模拟徐母的手迹,写信召徐庶。徐庶得信后,信以为真,于是辞别刘备,赶至许昌。临别时,徐庶把才干比他高的孔明推荐给刘备。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十分仰慕孔明的才干,于是准备礼物,偕同关羽、张飞前去隆中请诸葛亮.正在准备礼物之时,忽有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刘备心想此人莫非孔明么?随后才知来者不是孔明而是司马徽。司马徽得知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后,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说罢,飘然而去。

次日,刘备便同关、张并从人等到隆中去拜请诸葛亮。

后来人们引用“峨冠博带”(高帽阔带)比喻穿着礼服。

鹅行鸭步

《水浒》第三十二回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腊月初,山东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坐着一乘大轿,身边带着七八名军卒,前去化纸上坟。一行人路过清风山时,被占山的王矮虎赶散军卒,将那知寨夫人捉上山去。此时,宋江正在清风山上,得知此事便来说情,要王矮虎放走刘高夫人。清风山头领燕顺、郑天寿碍于宋江的情面,不管王矮虎愿意不愿意,喝令轿夫抬下山去。那妇人听了这话,插烛也似地拜谢宋江,一口一声叫道:“谢大王!”两个轿夫心内害怕,抬着那妇人飞也似地奔下山去。

当那妇人被捉后,几个被赶散的军卒没命地跑回去报告知寨刘高。刘高听了大发雷霆,怒骂那些军卒,并用大棍狠打那些军卒,还声嘶力竭地吼道:“如果不把夫人夺回来,通统下牢问罪。”那几个军卒无可奈何,只得央求本寨军兵七八十人,各执枪棒,尽力去夺。不想来到半路,正撞着两个轿夫抬着知寨夫人飞快地来了。众军卒接着了夫人,问道:“你们怎地能够下山?”那妇人撒谎道:“他们见我说出是刘知寨夫人,吓得慌忙下拜,赶快叫轿夫送我下山。”众军卒簇拥着轿子便回。军卒见轿夫走得快,便说道:“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的快?”那两个轿夫说:“本是走不动,背后好象有人在打我们一样,所以就跑得快了。”

后来人们引用“鹅行鸭步”(象鹅和鸭子走路)来形容行走迟缓。

二桃杀三士

《晏予春秋·谏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有三个勇士,名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位勇士力大艺精,非常勇敢,都立过许

多大功,但他们性情刚烈,不好驾驭。

有一天,三位勇士坐在一起聊天,适逢相国晏平仲从他们面前经过。三位勇士忘了起身相迎,晏平仲为此大为不满,决心要打击陷害他们,便去向齐景公说:“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自恃有功,口出狂言,目中无人,如果不及时把他们除掉,将会给我国带来莫大的祸患。”齐景公心想晏平仲是相国,他的意见一定有道理,于是便问晏平仲道:“怎样才能除掉这三个人呢?”晏平仲就给景公出主意说:“你用两个桃子去赏赐他们,要他们论功吃桃.三个人吃两个桃子,必然会发生争执,就让他们在争执中自相残杀而完蛋吧。”齐景公按计行事。

齐景公派人把桃子送去之后,三个勇士果然论功吃桃子。公孙接先谈自己的功劳,谈完之后,就拿了一个桃子。紧接着田开疆也谈了自己的功劳,谈完后也拿了一个桃子。最后古冶子谈自己的功劳。古冶子的功劳比他们两个都大得多,却没有得到桃子,觉得这实在是奇耻大辱,于是拔剑而立,要他们俩把桃子还转来。公孙接和田开疆见功劳比自己大的古冶子没有拿到桃子,自己功劳小反倒抢拿了桃子,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就拔剑自杀了。古冶子见二位勇士死了,自己十分恼恨行为失检,也拔剑自杀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二桃杀三士”,用来比喻借刀杀人。

二者必居其一

《孟子·公孙丑下》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孟子到齐国去,齐王送他上等金一百镒,他不接受。随后他到了宋国,宋君送他七十镒金,他却接受了。他又到薛国,薛君送他五十镒金,他也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臻知道这事后感到奇怪,就去问孟子:“如果你不接受齐王的金子是对的,那么后来你接受宋君、薛君的金子就不对了;如果你接受宋君和薛君的金子是对的,那么你不接受齐王的金子就不对了。在这两者之中,夫子必居一于此矣’(意思是:老师,你一定要占一样了)。”

孟子回答说:“两者都是对的。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宋王说:‘你要远行,急需路费,就送你一点路费吧。’因为他说得有理,我就收下了。”

陈臻又问:“那你接受薛王送你的金子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这也是需要嘛!我在薛国的时候,听说路上有危险,薛王便对我说:‘听说你需要买些兵器作戒备,就送点儿钱给你吧!’他说得有理,我也就收下了。”孟子停了一停,然后十分严肃地说:“至于齐王么,他就没有什么理由。没有理由却要送我钱,那就等于向我行贿,就是收买我。那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

陈臻听了连声称赞道:“老师真好!老师真好!”

后来人们把陈臻的话说成“二者必居其一”,用来说明两者之中必定要占一样,没有别的选择。

方寸已乱

这句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刘备因兵败暂时在荆州刘表处安身,刘表让他带兵驻扎在樊城。当时,有一个名叫单福的人,年轻时由于为人报仇而被官府逮捕,释放后,改名徐庶,勤奋学习,因而很有谋略,被刘备请在手下做事。不久,刘表逝世,曹操领兵来征,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刘备势孤力单,领兵向南败走。乱军之中,徐庶的母亲失散,被曹操俘获。徐庶是一个十分孝敬母亲的人,听说母亲被曹操抓住,非常悲痛。他指着自己的心口对刘备说:“我本来想和将军你一起共同努力,建立王霸之业,这全仗我有这颗忠诚于你的心。现在,我的老母亲被曹操扣押,我的心混乱极了(原文是“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不能再为你的王霸之业作出什么贡献了,请你允许我现在就向你告辞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