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其实并没有聊到太多的事情,在相互约好于伏波岭再会之后,也就很自然的分道扬镳了。
想来只要太史慈将来去到了伏波岭,再想轻易离开那就不是一般的困难了。
不是有人会阻拦,而是刘协深信,伏波岭给对方的诱惑,肯定是难以拒绝的。
就是这么自信!
刘协觉的自己又赚到了,这一次是真的天上掉馅饼呢。
但还是得说一声:砸的好。
那可是太史慈哎,被《三国志》评价为“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的太史慈。
孙策谓之虽气勇有胆略,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可惜,他自己没有做到,而太史慈却做到了。
只是,却也只是拿到了一个壮志未酬的不甘结局,时年四十有一。
那句“丈夫在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死乎”的遗言,也成为了当年多少沙场宿将的毕生志愿。
还被老罗纂改成了“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得以名传千古。
刘协却觉的心里甜滋滋的,这一世,老子给你机会,咱不留遗憾……
……
第二天,刘协一行终于抵达右北平。
公孙瓒亲自出城迎接,然后摆下盛宴,热情的让刘协有些不好意思。
但不管怎么说,面子还是要给的。
公孙瓒这个人,虽说一生毁誉参半,但谁也无法抹除他大半辈子守卫边塞的功劳。
功就是功,事实摆在那儿呢!
至于他对刘虞又是坑又是杀啥的,只能说确实走入了极端。
但是这里面,难道就没有袁绍和乌桓在背后煽风点火,一力怂恿?
刘协很肯定里面有。
这样的事情,袁绍做的还真不在少数。
合纵连横嘛,这也是他们这些人最喜欢且擅长的谋略,至于是不是超出了家国情怀的范畴,会不会因此造成少数民族对大汉带来的侵害……说实话他们根本不在乎。
只要能达成自己有限的目的,他们可以完全置边塞百姓于不顾。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在这些人的眼里,这都算是必要的牺牲和付出的代价。
就是这么简单。
圣贤书上肯定不会教这些东西,但他们却能变着花样儿的玩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某一些世家大族一代代逐渐变质,形成的观念传承。
那就是,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所以,对于袁绍来说,像公孙瓒这样的势力崛起,只能沦为自己的附庸,而不能有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