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斯科特舰队不会向南航行。
如果斯科特不打算就此放弃,那么斯科特舰队要么向东航行,要么向北航行。而具体航向取决于斯科特对战局的判断。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斯科特认为第21舰队在油水补给舰北面,斯科特舰队就会向北航行,如果斯科特做出了另外一种判断,就会向东航行。当然,也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斯科特不打算与第21舰队正面决战。而是想利用李向龙求战心切来偷袭第21舰队,斯科特就会在做出判断之后,采取相反的策略,从而出现在李向龙意想不到的方向。
当然,不管怎么样,只要斯科特舰队没有撤退,就只会朝这两个方向航行。
这样一来。李向龙也不用多想了。
如果斯科特舰队向东航行,那么两支舰队的决战就无法避免,而且斯科特也肯定没有想过不战而退。如果斯科特舰队向北航行,在不考虑第21舰队行踪的情况下,两支舰队的决战仍然有可能避免。
李向龙要做的,就是让斯科特无从选择。
说白了,就是把有可能的事情变成肯定的。如此一来,李向龙自然会选择向南航行,主动逼近斯科特舰队。
显然,李向龙根本就不用想太多。向南航行是必然选择。
因为存在三种可能,即便把斯科特舰队向西撤退排除掉,也存在两种可能,所以清晨的第一轮侦察行动显得至关重要,压力也非常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斯科特舰队,就有可能被敌人发现。
晚。李向龙没有睡觉。亲自部署了侦察行动。
虽然第21舰队里有一批从第五舰队调来的参谋军官,但是考虑到顾祝同手里只有四艘舰队航母,而美军的“企业”号即将归队,李向龙没有把最优秀的参谋调过来。使得他必须亲自负责航空作战。
所幸的是,李向龙本人就是中国海军中最优秀的航空作战指挥官。
再说了。李向龙的年纪也不算大,精力非常旺盛。
按照李向龙的安排,在清晨六点,第一批侦察机就将出发。这批侦察机有四十架,重点搜索一百二十度到二百四十度的扇形区域,此外有四架侦察机向西飞行,四架侦察机向东飞行。因为侦察机在天亮前大约半个小时出发,所以在六点半还将出动一批水飞机,搜索舰队周围两百公里范围内的海域。
安排好侦察行动之后,李向龙提前部署了攻击任务。
在出动四十架侦察机之后,两艘航母还各有一个俯冲轰炸机中队,因此能够用来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超过了八十架。只是,肯定无法一次出动所有轰炸机与攻击机,因为一艘航母在一波攻击中,最多出动四十架舰载机。如此一来,就得把剩下的舰载机组成两个攻击编队。
按照李向龙的部署,第一波攻击机群有二十架俯冲轰炸机、二十架鱼雷攻击机与二十架护航战斗机。这些战绩必须在天亮之前做好起飞准备,并且在第一批侦察机出发之后就到飞行甲板待命,确保在接到命令之后就能升空。第二波攻击机群有二十四架俯冲轰炸机,二十四架鱼雷攻击机。考虑会与返航的侦察机发生冲突,因此第二波攻击的战机全部留在机库里面,只完成必要的检修,在接到命令之后才补充燃油与装载弹药。此外,因为无法确定第一波攻击能否重创斯科特舰队,以及是否会遭到敌人的攻击,所以李向龙暂时没有为第二波攻击机群安排护航战斗机。如果需要,则要动用执行防空任务的战斗机,即在攻击机群出发前回收一部分防空战斗机。
可以说,李向龙考虑得非常全面,不愧为中国海军的头号航空作战指挥官。
在这方面,斯科特也不差。
按照他的安排,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侦察机也是六点左右出发,并且由水飞机负责搜索舰队周围海域。
问题是,斯科特的资本远远比不李向龙。
虽然在攻击油水补给舰的时候,只有三架舰载机被驱逐舰的高射炮击伤,其中一架的损伤较为严重,没有办法在航母修复,因此第二印度洋舰队总共还有九十五架战机,其中五十五架是轰炸机与攻击机,比李向龙安排的第一波攻击机群还要庞大。但是在安排了侦察机之后,斯科特可用的轰炸机与攻击机就非常有限了。此外,斯科特并不能肯定中国舰队的具体方位,而且认为中国舰队有可能在夜间穿过马尔代夫群岛,因此第二印度洋舰队的搜索范围小不到哪里去。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出动足够多的侦察机,那么第二印度洋舰队就最多只能组织起不到二十架的战机发起攻击。显然,用十多架战机去攻击中国舰队,根本没有半点意义。如此一来,就得留下足够多的轰炸机与攻击机,而用与执行侦察任务的舰载机就不会太多。
按照斯科特的安排,两艘航母各留下了十二架俯冲轰炸机与八架鱼雷攻击机,剩下的用来执行侦察任务。
也就是说,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只有十五架。
显然,这根本无法保证找到中国舰队。
为此,斯科特就只能安排水飞机执行侦察任务了。
当时,第二印度洋舰队里总共有二十四架水飞机,其中由两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搭载的八架水飞机都有足够远的航程。因此斯科特给这八架水飞机都安排了任务,另外十六架则负责搜索舰队附近海域。
即便如此,斯科特能够出动的侦察机,也只有二十三架。
要知道,李向龙安排了四十架侦察机。
更重要的是,第21舰队的重点搜索区域只有一百二十度,而且在这一区域内安排了三十二架侦察机。第二印度洋舰队的搜索区域在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