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梦回红尘李长笑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道是一直往前走,不知道是在转圈,摘掉眼罩让它走几圈就晕了,可是这头骡子倒好,戴不戴眼罩都不肯挪动半步,更不用说晕不晕了。

看着这头极其不配合的骡子,张凌轩笑着摇了摇头,突然玩心大起,薄唇勾起了一个好看的弧度,伸手拍了拍骡子黝黑的鬃毛,笑道“呦,骡子大哥,好久不见,最近过的不错吧?我看你是过得蛮好的,越来越健壮了,看看,这二头肌,看看,这三头肌,看看,这四头肌。。。额,好像没有那么多,不过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这么有型,一定算是骡子里的极品吧,牲畜里的精锐吧。快,快,动一动,拉这么个小小的磨盘,对您来说,一定易如反掌,快,加油,来,动起来,动起来!”说罢,还鼓劲似的拍起了掌,满脸期待的看着面前的‘骡子大哥’。

可谁知这头骡子却并不领情,只是用前蹄不耐烦的蹬了蹬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响鼻后,便别过了头,不再看身边满脸期待的人。

竟然被一只骡子无视了,张凌轩不禁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颇为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正色道“骡子大哥啊,我是真的很需要你的帮忙,快点,快干活,我会给你记一个大功的。到时候,等我的火锅研究好了之后,我一定先请你吃,好了,快点,干活吧。”说罢,又拍了拍骡子的背。

可是,这头骡子也当真倔得很,依旧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粗长的尾巴像小皮鞭似的甩来甩去。似乎被张凌轩的碎碎念说烦了,长长的耳朵也不时地抖动着,但就是不肯向前半步。

无奈,张凌轩只好亲自上阵,替换下了这头';耍大牌';的骡子。

第61章 传说中的蜂窝煤

第六十一章

将煤块倒在石盘上后,张凌轩伸手握住了石碾子上的木棍;气沉丹田;将内力集中到手和脚上;推动架子绕着石盘转起了圈,绕几次后,煤块就变成了细嫩的煤粉。

煤粉磨好了,就该思考如何做煤球了。

煤球;张凌轩在前世见过的有两种。

一种是把煤用手捏成两个乒乓球左右大的圆条状;架叠在炉子里烧,这种煤球的的特点是易做,不用工具可以做成;但却难燃;而且火候不易控制。

另一种是蜂窝煤,顾名思义这种煤球形似蜂窝,用一个模具把煤粉做成一个圆柱状,圆柱的中间布满通透的孔,用一个专用的炉子把两块三块煤球叠起来烧,这种煤球的特点是火候易控制,好燃好烧耐烧。

张凌轩打算做的是第二种,蜂窝煤。

在前世的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球。那时,母亲也还在,煤球在煤店就有买,不用自己做。他只见人做过一两次蜂窝煤,那是因为有的家庭长期烧煤,在运输、堆放的过程中,有的蜂窝煤坏了、散了就不能烧,日积月累,坏的煤球越来越

多,扔了又可惜,于是,就去借个模具,把那坏煤重新和好、打过再用。

打蜂窝煤是把和好的煤填装进模具中,再从模具中把已成型的煤球弄出来,风干或晒干就行。

打蜂窝煤的模具也并不复杂,做成和蜂窝煤相反形状,再在里面做一块可以活动的推板就行。张凌轩前世的蜂窝煤模具是铁做的,如果备好材料,在设备充足的工厂,不用两小时就可以做好这个模具。但在古代,做个这样简单的模具都很困难,因为古代就算有铁,也没有设备把铁做成圆管状,看来只能想其它办法。

这次,张凌轩想到了竹子,而这件事儿他自己一个人可是完成不了的,所以他便让慕容轻月将晓城最有名的王木匠请了回来。

派人去砍伐的竹子已经运了回来,张凌轩先从碗口大的竹子中,锯出一段竹筒,然后让王木匠找两块硬木板,按竹筒的内径和外径各制作一块';圆木饼';,而他自己则按想好的尺寸选裁起竹子子来。

张凌轩选裁了十二根直径15毫米左右,长80毫米的竹子,准备用来制蜂窝煤的煤眼;又选裁一根50毫米直径左右的竹子把全部的竹节打空,用来做模具的杆;最后再选裁一根25毫米直径左右的竹子,用来做出煤球的推杆。

张凌轩做好这些工作后,王木匠的工件也完成了。张凌轩就把十二根用来制煤眼的小竹子,按需要的分布,均匀地镶钉在大的';圆木饼';上,然后在小的';圆木饼';上,按小竹子的位置划好十二个洞,叫王木匠把划线的位置掏空,让小竹子能顺利通过。

张凌轩自己把剩下的竹子拼装成型。等王木匠完工后,张凌轩再把王木匠的工件也装了上去。这样,制蜂窝煤的模具就完成了。

伸手擦了擦额角的汗,张凌轩无不自豪的想,这应该是当代人使用的第一个制煤工具吧。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儿,愈来愈有成就感。

模具做好后,张凌轩检查、调试过后,还算比较满意,就吩咐王木匠对模具的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固,而他自己则去找铁匠张师傅做烧蜂窝煤的炉子去了。

王木匠看着这个不知是什么的新奇东西,虽不知它有何用,但却也没有出言相询。因为按张凌轩这几日给他的感觉,王木匠相信他不会做无用的东西。于是王木匠就按张凌轩的嘱咐,一丝不苟地对模具进行了加固。

煤很重要,烧煤的炉子当然也很重要,既要能让煤充分的燃烧,又要能随时控制火候。

因此,张凌轩不禁想到了前世,因为前世过于穷困,所以别人家都用的是天然气,而他们家却仍旧是用的煤炉,据他所知,前世烧蜂窝煤的炉子有固定的,有移动的,有单眼的,有三眼的。固定和移动都是用同样的炉胆,而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就不同。

于是,张凌轩让慕容轻月找来了晓城有名的铁匠张师傅,想让他帮做炉胆,模具已经决定了煤球的大小,他根据煤球的大小让张师傅做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各一个,张师傅问明了要求后爽快地应允了。

吩咐好后,张凌轩又回到了王木匠这里,此时,王木匠已将模具加固好,张凌轩又请王木匠帮做炉壳。

在张凌轩的前世,人们普遍喜欢用移动的蜂窝煤炉,移动煤炉的壳一般是用装东西的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哪里有什么铁皮桶?所以张凌轩只好让王木匠帮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刚好套进炉门的竹筒来代替。

张凌轩把式样、要求交待清楚后,才拿着蜂窝煤的模具回了坎院。

回到自己的屋里后,张凌轩就着手和煤。蜂窝煤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张凌轩也不清楚,他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

所以张凌轩决定先从百分之十黄泥的比例试起,试到做得成煤球为止。

说干就干,张凌轩动手按百分之十黄泥的比例和煤,和好后试做了几个煤球,太松了,煤球才从模具中下地就散了。他又调高一点黄泥的比例,还是不行。试了几次后,直到用到百分之二十的黄泥时,煤球终于成型了,抹了抹脸上的汗滴,张凌轩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张师傅的炉胆和王木匠的炉壳也已经完工。张凌轩又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来组装,古代还没有水泥,当时人是用一种叫‘观音音土';的白色泥土当水泥用。

张凌轩先用‘观音土';在木炉壳中铺底,然后用碎石、沙和‘观音土';在炉底上筑个窝,窝口跟炉胆的内径一样大,窝口还横了两根从张铁匠那里要来了细铁,把炉胆叠在窝上与炉壳高度平齐,再用碎石、沙和‘观音土';把空隙塞满,这样,炉子就完工了。

张凌轩小心翼翼的把做好的炉子放在空旷处晾干,并下令不许任何人碰。

第二天,张凌轩起了个大早,急匆匆地洗漱过后,便赶忙跑来看他晾晒的炉子,见炉子已然成型,张凌轩便迫不及待地燃起煤炉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