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古老的汉代结的样子。
(陆华 整理)
程十发(1921— ),原名程潼,上海松江人。当代著名画家。1938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攻读国画。1946年入上海工业银行,任秘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创作员,1952年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参加筹建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1983年任西泠印社副社长。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任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长。现为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协副主席。1992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先进个人奖。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深获好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李焕之、李群口述:观忘“鲁艺”(1)
李焕之:要谈概况,我也只能谈音乐,其他的方面我也不太熟悉。因为我一到延安就到了“鲁艺”。1938年8月我到了“鲁艺”,是音乐系第二期。我到了以后,听说第一期也刚毕业不久。也不是毕业,那个时候“鲁艺”学制叫做“三三制”,就是第一个三个月是第一学期,第二个三个月是出去实习,然后第三个三个月又回到“鲁艺”来上第二个学期。那么按原定计划应该是9个月才能毕业。但实际上在当时的战争环境里,第一学期结业以后,大家就多半到前方去了,到了前方,由于工作需要,一般就回不来了。第一期的,听说也就是八个同学。现在好些同志已经都不在了,像安波、郑律成,李丽莲。李丽莲当时是唱歌的,是个歌唱家。还有的同学可能现在都改行了,不一定搞音乐,不一定在文艺界了。第二期同学就多了,有将近四十个。现在好多音乐界的一些老同志都是第二期的。
李群:他们第二期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大堆广东人。所以我们那个时候跟他们开玩笑就说他们是广东佬,像李宁、梁寒光,李鹰航,还有郑波为,叶宁。叶宁不是现代艺术局的这个叶宁,他现在在绥远工作了。另外还有李焕之。
李焕之:都是不同时间从不同的地方去的,但是在一起正好广东人多。第二期的情况现在了解的同志很多。有的情况找李宁呀,找那个王元方呀,他们都知道。第二期,当时我们“鲁艺”音乐系教员很少,吕骥是系主任,教员就是向隅同志和唐荣枚同志两个,一共就是他们三个同志。冼星海是11月初来的。二期音乐系,也可以说“鲁艺”在当时就是延安文艺界比较集中的地方了。当然另外还有像“文抗”也还集中了不少的作家、文学家。还有些别的文学艺术团。但是“鲁艺”是集中的。从整个音乐工作来说,那个时候歌咏活动相当活跃,“鲁艺”的师生都经常出去教歌。那个时候延安的一些机关学校,也提出要求让“鲁艺”派人去教歌,而且为他们创作校歌。
李群:负责教歌,也给老乡教歌。去给老乡教歌不是单独教的。经常帮助秋收,或是生产,甚至修飞机场,穿插着教歌的工作。
李焕之:那个时候正好有一个修飞机场的任务,就是延安城东门外,修一个飞机场。当时那个地方还不是一个开阔地,老百姓在那里修飞机场活动。
李群:“鲁艺”最早是在北门外,在北门外时间不太长,从1938年4月鲁艺建校,到了1939年7月底搬家,有一年多的时间。搬家搬到桥儿沟,要从城里到桥儿沟就必须经过那个飞机场,所以这个飞机场对我们来说熟悉极了。
李焕之:我们都参加劳动,那个时候“鲁艺”的同学参加修飞机场的劳动,休息的时候教老乡们唱歌,那个时候安波填了很多这种填词的民歌,相当流行。他编了一些民歌,抗战的民歌。编出来教给老乡唱,很容易上口。
李群:“鲁艺”出来的同学创作的作品都是容易上口,并且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李焕之:我们10月底结束了学习,就准备要工作了。正好那个时候冼星海来了。正好是日本飞机轰炸延安的头一天。第二天就轰炸了。(注:此处记忆有误,延安第一次遭日机轰炸是11月21日,冼星海抵延安是11月3日。)
李群:冼星海那个时候是跟我一块来延安的。那时我出去了一下,我再回来的时候,就跟他一个车,那个车是华侨送给毛主席的。
在路上,我不知道他是冼星海,他当然不能把他的真实的姓名告诉我,因为一路检查非常严,从西安到延安要过很多的关卡,他这个身份要说出来,当然就不合适了。但是反正组织上当然是知道的。我是到了延安以后才知道他就是冼星海。他一路也不大说话。我那个时候比较小,对他印象挺深的,我觉得好像这个人又挺尊严,又有点儿可敬可畏,老是抽着大烟斗,不大说话。他跟钱韵玲两个人,钱韵玲也不大说话。路上空气还是相当紧张的。这路上到底能不能顺利通过,走到什么地方会出什么问题,都未可知。所以一般都不怎么说话的。当然也许是西安办事处他会交代一下,彼此心里有一个了解,但是在路上一般不大解释。
李焕之、李群口述:观忘“鲁艺”(2)
他当时好像带着华侨的身份。我记得很清楚,他穿着咖啡色的大衣,咖啡色的西装外套,然后带一个咖啡色有点点的,花点的围巾。这个围巾就那么一条,到延安他也都带着,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展览会里头不知道有没有他这条围巾?可能还在。
李焕之:这个围巾可能还在。他那套西装跟这个围巾可能都还在。
李群:他去的时候,就是穿那套衣服,这个印象我是很深。
李焕之:因为他走了以后,离开延安到苏联去。他那个西装和围巾都留下了。
李群:他走的时候,我们还送他到飞机场了。钱韵玲来的时候好像穿着旗袍,头发留得长长的,搭在肩上。
到了延安以后才知道他是冼星海。
李焕之:“鲁艺”聘请了他。
李群:他到西北旅社住了没有多久,很快就到“鲁艺”去了。他到“鲁艺“去没有多久,正好赶上一大批人要到敌后,要到前方,那个时候,总带队就是吕骥同志。
李焕之:到前方还得是半年以后。冼星海是11月初到了延安,到了“鲁艺”以后,我们第二期同学正好要毕业,所以开欢迎会。欢迎会当场就请他指挥我们唱歌,指挥我们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欢迎会是11月11日)唱这些歌,大家非常高兴。一方面很高兴,一方面又觉得很惋惜,因为都要走了。
到前方去的很快已经有个别人走了。但我们当时还留下了一部分人。接着第三期又开始了。第三期一开始我们有一部分留下的少数同学成立了一个高级班,冼星海就担任我们高级班的功课。高级班有我,有李宁,就是梁寒光,李鹰航,还有一个叫###石。###石我61年在青岛见过他一次,沙可夫出事的时候,在追悼会上见到过他一面。他已经不搞艺术工作了。
当时冼星海就担任了我们高级班的教员,主要是作曲、指挥这两门课。同时很快地组织“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军民进行曲》。
李群:里诃饰李强,杜矢甲演李老伯,张颖演那个嫂嫂,我就演那个小孩李小兰,干学伟演伤兵,陈锦清演丁二嫂,徐一新演孔排长。演出也有不少场,反正那个时候演出活动挺多了,整个效果没有《生产大合唱》好,后来就搞了《生产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