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听到皇帝的提议并无异义,争抢了那么久,他们也知道,这样争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更何况皇帝都已经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训自己了,如果再争下去就真的是不知好歹了,还不如用这个简单而又公平的办法迅速结束这场争抢好。
于是,刘厚叫人拿来三颗龙眼大的珍珠,提起案前的毛笔,沾了点朱砂,在其中一颗上面点了一个红点,道:“谁抽到这颗有红点的珍珠就算赢吧。”皇帝主持的抓阄当然不能团几个纸球那么小家子气,用龙眼大的珍珠才能显出身份嘛。
糜照上来亲自托着一个木漆托盘,刘厚亲手将三颗珍珠放在托盘上,然后用一块大红的绸布盖上托盘,接着,糜照将托盘摇了几下,由于托盘的边缘很高,将绸布顶起来,所以只听见三颗珍珠在托盘中滴溜溜转动的声音,却看不到珍珠运动的轨迹。
所以,除非有透视眼,或者传说中会听骰子的赌术高手,否则是不可能知道那颗珍珠滚到哪里去的。道具准备好,刘厚道:“好了,三位爱卿,请吧。”
三人同时将手伸向盖着绸布的托盘,眼看又要争抢起来了,刘厚一看不对劲,连忙喝止道:“孔融让梨!”
三人同时停手,尴尬地将快要触到绸布的手收了回来,然后互相拱拱手,勉强挤出一点笑容,向其余两人道:“你先”、“你先请”
刘厚看他们三人言不由衷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不是说古人都是谦谦君子吗?这三个儒家子弟怎么看怎么像见到骨头的饿狗,哪里有什么古代谦谦君子之风,难道说,人心不古这句话在这个时候就已经适用了?
无奈之下,刘厚只好道:“一个一个来,你们这样一拥而上成何体统,既然互不相让,那就石头剪刀布决定先后顺序吧。”
刘厚话音一落,三人先是继续羞愧,后来就愣住了,过了一会,还是郭攸之先开口:“敢问陛下,何为石头剪刀布?”
刘厚一拍额头,心想:难道这石头剪刀布在这个时候还没发明出来?于是道:“就是猜拳啊。”
三人一听也就明白了,中国汉代就有猜拳、行酒令等游戏,只不过猜拳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猜拳玩法的名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各有不同的叫法,所以,刘厚说“石头剪刀布”时他们一时之间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等刘厚一说猜拳他们就都懂了。
刘厚给他们讲解了一下石头剪刀布的规则,三人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简单的猜拳方式,互相试验了几次后,刘厚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严肃的帅帐里顿时变成了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场所,三位朝中重臣各挽起了一只袖子,露出一只胳膊,将拳头举高头顶,一起大喊:“石头剪刀布!”然后三只拳头挥下凑在一起,竟然三个人都是出石头。
刘厚看到这里,不由得会心一笑,根据后世心理学家的研究,喜欢出“石头”的人通常具有攻击性,做事情习惯有挑战性。当然,因素不止一种,人在心情紧张时,出石头的概率也更大。
第一轮打成平手,于是,三人又开始新的一轮猜拳,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厚在看这三人出拳的同时,心里也在模拟出拳,看自己能不能赢他们三个人。刘厚不是真正的内行人,只能算半个内行,他之所以是半个内行是因为看了一则新闻。
这则新闻是说: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曾经开展了一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而这项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了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中国的科技水平从近代#开(为什么这个也是违禁词,真弄不明白,有意思吗?)始就全面落后于西方,难得有几项像样的科研成果出现,这项研究能得到西方学术界的认可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身为伪科学迷的刘厚当时也关注了这则新闻,并且觉得很好奇,一项小孩子玩的游戏,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呢?
后来他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这项简单的小孩子游戏有不少心理学家和博弈论专家都研究过,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当时刘厚还很感叹,这项游戏中国人发明了超过千年,却只是用来做游戏、行酒令作乐,但是到了人家西方人手中,就有起码两个学科的科学家专门去研究它,难怪中国五千年文明却被西方几百年的科技发展超越,并远远抛在后面。
很快,三个臭皮匠的猜拳游戏就结束了,郭攸之第一个被淘汰出来,他出了布,却被另外两个人出的剪刀剪断了。然后邓芝和步骘两人单挑,最后邓芝用布包了步骘的石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邓芝兴高采烈,步骘和郭攸之则像斗败了的公鸡一样垂头丧气,三个人共同的特征就是脸色潮红、衣衫凌乱,如果换个场合,很容易被人误会这三人刚干了什么坏事。
如果有掌朝仪、纠察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维护朝仪秩序和尊严的中侍御史在场,少不得会弹劾他们一个君前失仪的罪名。
既然邓芝赢了,谁也没话说,毕竟这是公平的游戏,刘厚挥挥手,道:“既然是邓爱卿赢了,那就由邓爱卿第一个抓阄吧,步爱卿第二个,郭爱卿只能排最后了。”
邓芝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托盘那里去抓阄,郭、步两人眼前一亮,一扫之前的颓废气,他们这才想起,这个游戏还没结束啊,猜拳猜赢了有什么用?关键还是在抓阄那里啊。抓阄也是个随机的过程,第一个抽和第二、第三个抽其实没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他们还没输呢。
ps。今天大封呢,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百九十五章孔融让梨
上回说到,刘厚一直隐忍不发,采取防御姿态和司马懿对峙。±,。。上一次和司马懿对战,魏军有相当数量的火器,所以蜀军吃了个不算大的亏。
这一次,魏军的火器少了很多,而蜀军的弹药反而更加充足,如果刘厚下定决心和魏军决一死战的话,在绝对的实力下,司马懿就算如何诡计多端,也不可能挡得住hong军的雷霆一击。
不过刘厚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希望尽量少杀伤人命,最大程度地保存汉人的元气,所以一直避免和魏国硬碰硬,而是耐心等待着许昌行动的结果。
刘厚希望能通过挟持司马懿的家眷,迫使他投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双方人马的伤亡人数减到最小。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司马懿的家眷已经被郭长盛和特种兵们辗转带到了刘厚的军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指现在的情况。为了将东风招来,刘厚召开了会议,以确定前去劝降司马懿的人选。
会议争论得很激烈,这次争论的不是因为什么国家大事、政策方针,而是由谁去当说客的问题,谁都看得出,这次的任务不难,甚至说是轻松,大家都认为,有司马懿的家眷在手,想要挟他投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轻轻松松出使一趟就能获得莫大的功劳,换了谁也想去啊。于是,会议室中,几个谋士争破了头,当然,也只有谋士抢而已,武将是不会抢的,这种耍嘴皮子的事情自然是文官的专利,那里会有武将什么事。
不过就算是文官,争吵的范围也主要集中在邓芝、郭攸之和步骘三人身上,其他的小官吏还没有资格争夺这个立功的机会。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只好请刘厚做主了。
刘厚苦笑连连,他看着这三个平时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儒雅气质的家伙,现在却争得面红耳赤,一个个就像斗鸡场上的公鸡一样,感到又好气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