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暂时来看,宁县无论是城市软环境还是其它一些硬件因素,都不具备吸引大规模外来投资的客观条件。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辈子不忘
思考到这里,赵长天感觉有一些头疼,他揉了揉太阳穴,点上一支烟,暂时的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会儿,放任自己的思绪思考一些相对轻松的事情。
宁县的情况实在是太恶劣了,想要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赵长天终于感觉到了,县长和副县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承担的责任却是差得太多了。
做副县长的时候,他只需要把自己分管的那一摊搞好,做出成绩来,就完成了他应尽的职责,而且,还会得到领导的肯定。
但成为县长,成为一方之地的当家人之后,他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从原则上来说,作为政府首脑,他应该还像在大河镇那样,按照主次、轻重原则,在工作上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才对。
但这个原则,暂时来说,却并不适用于自己目前的状况。
在大河镇,他之所以可以采用那样的工作方式,是因为手底下有值得信赖的干部。
但在这里,他初来乍到,几乎是两眼一抹黑,在一段时间内,他都需要抓紧时间物色和发掘一批可供使用的人选。
令他比较欣慰的是,周小林、李黄河、张宁,这几个人,根据目前的观察,在某种程度上,基本还是可以大胆使用的。
正想到这里的时候,周小林敲门之后走了进来,把刚刚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清平镇煤矿的资料递给了赵长天。
“老周,效率不错,你去忙吧,一会儿有事我再喊你。”
赵长天适度的对周小林表示了肯定。
周小林脚步轻快的离开了县长办公室。
赵长天翻开周小林拿来的那些资料,迅速的浏览起来。
不到10分钟的时间,赵长天停止了翻阅。
周小林拿来的资料比较简单,上面只是大致的记载了清平镇最近几年关于煤矿的开采情况。
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清平镇有一家县属的煤矿集体企业,在清平镇开采了一个中型煤矿,前几年,效益非常不错。
八十年代末期,由于经营不善,大量开采出来的煤堆积在一起,根本卖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煤矿被县政府转手承包给了清平镇当地人马德强。
马德强接手之后,积极联系外地客商,很快扭转了局面,煤矿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逐渐成为宁县知名的企业家。
这份资料通篇基本都是围绕着马德强歌功颂德,对马德强在经营煤矿上所取得的成绩充满了肯定。
不需要找人询问,赵长天知道这个马德强就是马老五。
这份资料上,关于清平镇所存在的小煤窑无证开采问题,只字未题。
关于马老五如何取得煤矿承包权?以及向各个小煤窑收取保护费的事情,也是半点也没有介绍。
对此,赵长天倒是没有责怪、怀疑周小林的意思,他知道这份资料应该是周小林直接从相关主管部门要来的。
而且事实上,这份官面材料,对赵长天也不是毫无用处。
赵长天在这份资料上,发现了一条有用的资料,就是关于县属的那家煤矿集体企业。
按照资料上的记载,这家煤体企业依然还是存在的,只是企业所有人员早就已经全都撤回了县里。
如果上面记载属实的话,这家企业仍然保留着完整的领导结构,在册员工接近20人。
目前,这家企业的主要业务是进行煤炭加工,每年的销售收入接近五十万元,勉强能够维持企业的基本开支。
企业的负责人叫王钢,自从企业成立之初,他就一直担任着领导职务。
考虑了片刻,赵长天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打了上面记载的王钢的办公室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一个有些沧桑、嘶哑的声音响起。
“你好,我是王钢,哪位啊?”
“王钢,我是县政府赵长天。”
赵长天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县政府赵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