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的流行,挤压了摇滚歌曲的生存空间,摇滚和迪斯科的矛盾开始积累。
并且在那段时间,米国出现了很多迪斯科舞厅,专门让别人下班后来放松跳舞,这些舞厅里面聚集的都是米国的边缘人群,黑人,拉丁裔,性少数群体。他们去不了那些高雅的舞厅只能来到迪斯科舞厅。
这种事情在欧洲人看来不觉得有问题,但米国可是西方的保守大本营,对待社会边缘人群充满了恶意,社会新闻渐渐开始抨击disco。
直到“迪斯科毁灭之夜”,彻底葬送了米国disco的生存土壤,无数的迪斯科舞厅倒闭。
1979年7月12日在芝加哥的棒球推广活动中,一个因迪士科而失业两周的当红摇滚电台dJ达尔,一句“discoSucks!”迪斯科烂透了被他带头喊出。
在他的发动下,7月12号晚上成千上万的摇滚迷带着迪士科的黑胶唱片来到了芝加哥的体育场。在比赛中场休息间隙,达尔身穿军装和头盔,驾驶着一辆吉普车冲进体育场中间向人群喊到:“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反迪士科集会!现在听着,我们拿走了你们今晚带来的所有迪士科唱片,我们把它们放在一个巨大的盒子里,我们要炸掉它们!”
两万多张迪斯科唱片直接在体育馆引爆,这个事件被全米大范围报道,媒体早看不惯迪斯科舞厅里面聚集的黑人,拉丁裔,LGbt。媒体开始全方位抨击迪斯科,disco就此在米国消退。主流音乐中再也很难看到disco。
“米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音乐市场,他们不接受disco音乐,相应地很多国家就会减少disco歌曲的产出,不过这种歌曲的节奏感真的很强烈,非常适合跳舞的时候播放,而且好的disco音乐真的很好听,因此这种曲风在欧洲,拉美,东亚一直很流行。”
“嗯。”
“米国抵制disco浪潮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现在也没有人提起那段往事了,这几年就有不少电子歌曲在公告牌上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过现在还是当代节奏布鲁斯的时代,这是现在米国最流行的曲风。你的VivaLaVida公告牌第一就快要不保了。”
碧昂丝的当代节奏布鲁斯Irreplaceable在前两周,公告牌的点数比罗辑的VivaLaVida要高很多。因此她一直没有积极打榜。罗辑通过高强度宣传,靠着偷袭迅速拿到了公告牌第一。
后知后觉的碧昂丝才反应过来,开始积极宣传她的歌曲。但罗辑的单曲靠着惯性,加上华裔血统第一次拿到公告牌第一的出圈报道,依然拿到了第二周的第一,不过黑人在电台的影响力还是大,上周公告牌两人的点数相差已经不大了。
“哈哈,没事,我的第一首单曲能拿到公告牌第一我已经很满足了,我不打算再去宣传单曲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把专辑制作出来。”
后面几日,罗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电子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当中去,抽空录录音,还去学校参加了一下考试。
刚参加完学校的考试,罗辑兴冲冲地来到了录音室,开始尝试合成自己想要的音色。果不其然,知识就是力量,以前伊恩的整个团队都没办法合成他想要的效果,但现在罗辑初步合成了自己所需要的音之后,他们改进起来快速无比,完美的实现了天启的合成音。
空闲时间,罗辑看到伊恩他们在合成器旁边放着的一本杂志,于是饶有兴致地翻看了起来。
这本杂志竟然是关于电子音乐行业的杂志,里面记录了电子音乐行业发生的大事,着名的dJ,最新的技术,电子音乐的商业前景,着名的舞厅等等。
“这本杂志是哪里来的?”
那个年轻的英国制作人开口:“这本《dJ》杂志是英国出版的,在电子音乐圈很有名。”
“那为什么我在米国很少见到?”
“这我就不知道了。”
可能是因为电子音乐一直在米国不流行的原因吧,罗辑带着好奇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本杂志在米国是有出版的,可是销量很少。
罗辑又去了一下《dJ》杂志的官网,大概浏览了一遍,发现这家官网上面的内容很少,就只有十几篇报道,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
也不知道是他们不重视互联网,还是他们经营困难没资金把杂志互联网化。罗辑拨通麦克斯的电话。
“以后记得帮公司多订一份《dJ》杂志,我会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