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日里劳作的劳作,打猎的打猎,其余时间不是喝点小酒就是愁每天的生计。
除此之外暂无大忧。
不少人都听说葭州已经乱成一团死了很多人。
他们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阳城在北边境线,离阳城起码几百里,就算来阳城都得好几天。
就算来了也不怕。
阳城是官阎王的地盘,她不会坐视不理,何况衙门还在照常运转,坤县县令还时不时过来帮阳城处理一些手头的事务。
虽说葭州还没安排这位县令就职阳城,但基本已经默认对方管理阳城的衙门。
阿桑公在族人还是楚人堆里都是属于德高望重的人。
他发话就点了去阳城山区的路,那儿正是原青州难民开荒的地方。
经过短短三个月,山区已经开了二条上下山的路,修了民宅数百户,青州难民之所以能那么快有家住有地种,完全是因为上官绣开放山林,不许私人垄断,并且规定多细的树不能砍,保种留着,多久种一次树。
没有了私人垄断,难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工艺建立起比阳城还漂亮的木楼。
原因是难民中有很多匠人。
这阵子匠人在阳城的地位很高,由阿桑公亲自牵头,不断邀请匠人进马村培养族人,还顺带附近几条村一起学习。
过一段时间大家互相了解,就没有什么隔阂了。
楚人的工艺也因为阿桑公的偏爱,大量保存,甚至阳城已经出现青州风格的建筑群。
那么一修楼,修屋就需要大量人手,阳城大半劳动力都在山区新屋捞到一份活谋生。
后来图尔不经意发现原来不断修东西,竟然能创造那么的效益,人工也非常便宜,质量却非常高。
于是他向上官绣汇报,希望在坤县一些偏远的地区继续修屋,卫所这几个月靠修屋子挣了不少钱,完全可以拿出去周转。
上官绣当然答应了。
普通人家可以用市场的价格买到合适的木材,有钱给钱,没钱出力,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自己的小家。
何乐而不为。
这几天上官绣在原先的屋子一直擦拭着移影枪,并没有抛头露面,听着外面不断敲锣打鼓,召集阳城百姓去往山区的呼声。
她满意地点点头:“果然把阳城交给图尔是正确的。”
那么接下来就看吴策了。
图尔负责以演习为由头暗中训练阳城百姓转移,一天排练多次,等再出事大家也能井然有序地撤离。
而深林就在阳城后山,后山的路并不平坦几乎是沙子路,并且只开发了两条,骑马要过去就得上山,山口有三层的塔楼,各立弓箭手把守,一窝蜂也摆在那里,距离也就五十米,相当于近击,只会箭无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