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绣得知此事,反而觉得是好事,人口代表什么?在这个急需年轻人的世道,如果能够好好安排好就业,就能带来快速的发展。
虽说古代大多数是农贸经济,自给自足,可要是各地都打通,光靠农贸就能挣到不少利润。
她立即联系坤县县令许俊,让他大量接收各地搬迁流民,并且派胡铁三去阳城运一万石粮食进坤县粮库,作为储备,另外再投入三千石粮食给衙门,任由许俊分配。
再在她管辖的各县创办公共食堂,供底层小吏衣食住行。
现在到处都缺粮食,虽说不至于闹饥荒,可吃饱饭仍旧是一件奢望的事。
她之所以给三千石粮食给许俊,便是从州衙招工处看到的弊端。
在她看来岂止是贪腐事件频出,更是大楚俸制的漏洞,这里的官员领着低微的俸禄,连自己家都无法保证,又如何保证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三千石粮食是专门给许俊和他的手下一个生活的基本保障。
上官绣下的命令迅速调动不少人四处奔波,胡铁三作为坤县校尉,他感觉到总兵没有忘记自己,一个激动之下,三天三夜没合眼,就为了早点办好食堂。
他还得替图尔东奔西跑监督各地人员尽快落实公共食堂的举措。
上官绣还安排年轻人到处修路,修渠道,她在这个节骨眼上没有像以前那样积极地招兵,反而鼓励各地年轻人自己创业。
她还在阳城组织商人多多招工,为此给商人开通一些便利,比如减路税,开放青州一个盐矿,允许盐商在她管辖的地区贩盐。
只要按月交够盐税就能得到一个贩盐名额。
当然这里面上官绣特地留了个心眼,她并未提起盐商不许圈地贩卖的规定,相反暗地还允许辖地内的盐商出去外地抢占市场。
反正外地的市场都是私人资本,与其让钱都进了私人的口袋,不如进她公家的口袋!还能拿这笔盐税做点利国利民的事。
不过她不会主动去做这种事,只要放个口子,利用商人无往不利的本性,便能达到目的。
上官绣利用盐很快在短短的十天内,迅速揽获一批死心塌地的商人,冒着风险辗转各州的暗市。
为此青州商人和阳城商人在暗市成为最受底层欢迎的商人。
不少人还称他们为盐掌柜的。
因为这些盐掌柜卖的盐不仅干净实惠,而且还不限购,让曾经扣着盐吃的普通家庭,一下子能够得到数十斤盐。
大家尝到甜头后,又想起其他地方还在吃高价盐,于是底层诞生一批盐贩子,到处贩卖,扰乱了不少地方的市场。
各地官府十分痛恨这些商人,拼命派人去抓,可这些盐掌柜有后台,前脚被抓进牢里,后脚就不得不放出去。
原因很简单,青州总兵官阎王发话了!
青州和阳城都是正规商人,没有触犯大楚任何一条律法不得滥用私刑,如果伤害这些无辜的商人,她绝不会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