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意外没想到都转场了,还能听见州衙的骚操作。按照老丈人对贪污的容忍度绝不可能放过其他人,那么现在放过,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州衙上下集体贪污,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所以要是都一网打尽州衙就没人了。
那么治理贪污就变成弊大于利的事。
老丈人才会无可奈何地退步。
上官绣唏嘘不已:“徐琪是凌云阁的人他查的东西断然不会出错。”
“太守如此处理,怕是州衙内部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无法再断臂自救。”
阿拉真同样唏嘘道:“我听徐琪说缴纳的一大半一窝蜂根本不是山贼持有,大多数是落草为寇的百姓,准备一窝蜂打算起义,途中也有那么几个不识几个大字的刺头自封为王,可您派兵去了一天就结束了统治。”
“另外,萧太守也不是什么都没做,那些被打为山贼的百姓都被他安抚好了,抄了温家,获得上万亩田地租给他们,可人数太多,还是饮鸩止渴。迟缓了下一次起义罢了。”
上官绣早就知道州衙给自己埋了一大串雷。现在一窝蜂只是个导火索,之后会出现更多的动乱。
现在的州衙早就千疮百孔,漏成筛子。
萧太守盲羊补牢,拆东墙补西墙,根本无法根治。
上官绣听完她沉思一会儿道:“事到如今,伯父也该明白真正的毒瘤就是他们这些世家,只要拔世家一毛就能安天下,现在应该已经在想办法了。”
阿拉真道:“我听徐琪说太守请他过去时故意给了他一些邻近州衙的地盘,那些地盘很多都是州衙高层的势力范围。”
这么说来老丈人暗度陈仓偷偷借用了她的力量。
其实老丈人只要说一声,她肯定会帮他。可惜老家伙抹不开面子。更是因为自己是世家之首,立场坚定而无法接受。
想为百姓想治理天下,最后发现自己才是个毒疮。萧太守一定很难受。
上官绣想了想反正徐琪留守青州除了训练没别的事做,还不如让他协助一下老丈人,能帮他稳定政局,有一天是一天。
现在的葭州还不能乱。
阿拉真又透露了一个消息:“还有据说葭州的几个粮县今年歉收,我就纳闷最近几年除了打仗,天气都还不错雨水充足,葭州那么大块地方竟然会歉收。后来太守亲自去查发现各县的水渠都常年失修,打仗后荒地被地主趁机占据,流民一大堆,靠着平常在葭州租房过日子。”
“上次帖木一来,流民连地都没得租,地主和官吏趁机逼他们卖儿卖女,交了那份薄税。一到耕季还得借钱给他们收稻,没钱的卖身,人太多了,就私底下弄了个兽园,这一层层剥下来,州衙的库房是充裕了,但民不聊生。”
“后来大批流民在帖木死了后迁移阳城,阳城接受后,葭州那边的流民听说这边收人就不断涌入,那会图尔还没被您调回青州。青州因为齐贼损失那么多人口,图尔就将这些流民转送到青州。”
“您这边政局稳定,设国有租地,让大多数流民都安顿下来了。开始葭州各地官吏还不在意,等要用人时发现到处缺人,请人还用借钱那一套,根本没人搭理,大部分都逃去了青州或者即将去青州。很多流民通过阳城卫所的物价所,购买了低价的红薯作为口粮,又去了云州。”
“现在流失那么多人口,地主才知道什么叫荒无人烟,没有人他们狗屁都不是。当地官吏因为没有多少人口,被萧太守撤县丢了官位,变成白身。那些地主因为人少又没了官府,被真的山贼冲进打劫,都死了好几十户人。”
阿拉真说到最后都快看不下去了:“您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您猜葭州那些小县城都流失了多少人?”
“一共走了三十万人,官方统计流民人次为一百五十万。葭四州加起来三千万人口,少了那么多人,才发现……实在是令人齿寒。”
上官绣早就知道古代的剥削阶级多么可恨,现在看来简直愚蠢冷血到令人发指。
她忍不住叹气道:“没想到闲暇之余还能听见别的地方的乱况。若是此事发生在青州,该自刎的人是我。”
这么说来她的禁窝令还反倒帮了老百姓一把。更帮了州衙。不过州衙是不会吸取教训的。要他们吸取教训就等同于在自己身上扒一层皮。
这种损己利他的事,州衙肯定不会做的。
如此一来她即便不对州衙出兵,州衙也会被自己作死。
不过她还真的很久没注意青州增加多少人口了。靠着官商团不停维持西域走廊的运转。勉强能让青州一千万八百万人活了。最近粮食也丰收,再加上超级稻的种植,各地三年内是不缺粮食的。
“青州安置了多少流民?”她只是随口一问。心底猜测有十几万人的大概数据。
没想到阿拉真开口就愁眉苦脸道:“本来这些事不该让您操心的,可韩大人那边实在兜不住,请了徐副总兵帮忙,听说至少有这个数。”
说着他伸出五指。
上官绣诧异道:“五万?”
这么少?去阳城都有八万了。
阿拉真摇摇头道:“五百万。”
上官绣陷入了沉默,本以为没有五万也有五十万,没想到居然是一百倍。
“看来青州的地盘还是太少。再不扩扩就养不了那么多人。”她低声呢喃。谁也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