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孙家犹如被人架在火上烤一样,有苦说不出。
&esp;&esp;百姓们有时候很精明,有时候又很糊涂。随着一首首传唱孟云晖事迹的顺口溜流传开来,孟云晖俨然成为百姓心中嫉恶如仇、秉公执法的代表。
&esp;&esp;连工部郎中和主事也以为血书和万民书是孟云晖秘密送到京师的——他的字迹,他的文风,他的印章,难道还能造假不成?
&esp;&esp;而且写下万民书的人是孟云晖的父亲,签字的是孟云晖的邻里街坊。
&esp;&esp;这更证明孟云晖和送血书的人肯定有关系。
&esp;&esp;最重要的是,现在民间已经把孟云晖拔高到和戏文上的包青天一样的高度,两方印证,两方呼应,舆论甚至影响到朝廷的决策。
&esp;&esp;孟云晖百口莫辩。
&esp;&esp;工部主事惋惜道:“你同情家乡百姓的苦楚,情有可原。可还是太年轻了,行事太过莽撞!咱们私下查访,徐徐图之,未必不能抓到陆知州的把柄,如今你直接把事情捅到天下人面前,虽然能为乡民们报仇雪恨,也把自己的前途葬送了啊!”
&esp;&esp;他的目光落在孟云晖缠着纱布的右手上,“血书泣告,何等振聋发聩,动人肺腑,可泣告之后呢?”
&esp;&esp;工部主事是杨阁老的学生,这次他主动提出要孟云晖做自己的助手,是为了回报杨家的恩德,让孟云晖可以凭借治理水患的功劳往上更进一步,谁能想到,孟云晖竟然冲动之下,毁了自己的前途!
&esp;&esp;辜负了他的才华和寒窗十年的隐忍呐!
&esp;&esp;工部主事摇头叹息,“如今民间对此事议论纷纷,为了平息舆论,朝廷肯定会处置陆保宗。至于你,经过此事之后,虽然性命暂时无忧,但难保日后不会遭人构害。切记,一定要谨言慎行,方可保住性命!等我进京以后,为你筹谋一番,帮你求一个外差,届时你走得远远的,好好和十一小姐过日子,永远不要再回顺天府!”
&esp;&esp;最后一句,决定了孟云晖这辈子的走向。
&esp;&esp;孟云晖垂眸静立,一言不发。
&esp;&esp;这时候说什么都迟了,没人会相信他的话,信了也没用,李绮节已经借着他的名头,把孙贵妃一派得罪彻底,连皇上也对他失望之极,对身边人说他是“狂妄之徒”。
&esp;&esp;民间百姓越推崇他,皇上和孙贵妃派系的大臣越对他恨之入骨。
&esp;&esp;总是眉眼带笑,和和气气的三娘,动起真火来,竟然如此势如破竹,干脆狠辣,不留一丝余地。
&esp;&esp;她不惜以民女之身,搅动整个朝堂,把天下百姓、皇上、孙贵妃、胡皇后、杨阁老和他们各自的姻亲、政敌全部算计进去,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织出一张密密麻麻的天罗地网,只是为了报复他一人而已。
&esp;&esp;孟云晖输了,输得心服口服。
&esp;&esp;他利用剿匪对付孙天佑,他派人暗中监视金家和藩王府,但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想过要提防李绮节。
&esp;&esp;和她的手段比起来,他只是小打小闹,仗势欺人而已。
&esp;&esp;李绮节才是斩草除根,完全不让给他活路。
&esp;&esp;孟云晖送走工部主事,回头看向漫天云霞的南方,喃喃道:“三娘,你这是要活活逼死我啊。”
&esp;&esp;三娘在他眼里,永远是那个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一口一个“孟哥哥”的李家妹妹。
&esp;&esp;他知道三娘不肯委曲求全,但总觉得只要把人抢到身边,那就足够了。
&esp;&esp;或许,他心底总存有一丝幻想,以为三娘会和小时候那样,每天可怜巴巴被他打发走,第二天又心无芥蒂,跟在他身后打转。
&esp;&esp;她一次次原谅他,从没真正对他生过气。
&esp;&esp;多年不见,他没变,三娘早变了。
&esp;&esp;幼年的莲花之约,终究是空许。
&esp;&esp;正如工部主事猜测的那样,朝廷为了平息众怒,下令将陆保宗削职为民。都督佥事和君府前卫指挥使在朝堂之上痛哭流涕,坚决和陆保宗撇清干系,朱瞻基警示二人日后不可和奸佞之人结交,罚二人一年俸禄。
&esp;&esp;不是朱瞻基软弱,而是同情胡皇后的官员隐隐有想趁机把孙家拉下马的意思,为了控制局势,朱瞻基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esp;&esp;没有哪个皇亲国戚是真靠俸禄过活的,这点惩罚,对父子二人来说,根本不痛不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