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人到了李家,小钟氏放下扁担,看到灶房角落里堆着的柴薪,二话不说,要帮着劈柴,刘婆子赶忙给拦了。领着她去正院见周氏,路上看到一筐筐晾晒的干菜,小钟氏直摇头:“要换笸箩摊开来晒才行,用筐晒,底下的晒不透,夜里经了露水,菜要烂的!“说着两手一抄,把最上头的干菜翻到底下,把筐底的干菜搭在筐沿外边。
&esp;&esp;丫头们又是惶恐又是好笑,又不敢露出心思,好容易把人送到周氏房里,才敢笑出声来,互相挤挤眼睛:“太太的侄媳妇,是个俭省的!“
&esp;&esp;宝鹊避嫌疑,周氏身旁没人伺候,李绮节暂时让宝珠顶了宝鹊的差事,留她在正院听差。宝鹊换到她院里做活儿。
&esp;&esp;丫头们知道周氏曾想把宝鹊许配给周大郎,听说小钟氏闹出不少笑话,有几个嘴碎的便特意找到她面前,一桩一桩学给她听。
&esp;&esp;几个小丫头是李家刚买进来的新人,爷们跟前用不着她们,小娘子年纪还小,李绮节房里的几个丫头已经定下人选,插不进手,唯有周氏房里还有几个位子。这几个丫头心思活络,想借着和宝鹊一起取笑小钟氏,在她跟前卖个好,为以后铺路。
&esp;&esp;宝鹊听小丫头们把小钟氏说得一无是处,当场拉下脸,冷笑几声,拂袖而去。
&esp;&esp;小丫头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着?“
&esp;&esp;第二天,李绮节散着头发,在枣树下刷牙。唤宝鹊给她取牙粉来,宝鹊站着一动不动,她皱眉又叫了一声,宝鹊才像如梦初醒,慌忙去拿牙粉、牙杯。
&esp;&esp;梳头时,宝鹊也魂不守舍,几次把雕花篦子掉在地上,还不小心把装发油的小瓷缸打翻了。
&esp;&esp;李绮节放下菱花铜镜,回头看了宝鹊一眼,宝鹊双眼发红,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esp;&esp;李家规矩不多,仆从很少需要下跪磕头。宝鹊虽然看不上周大郎,但服侍周氏从没出过什么岔子,在家里算是很有脸面的大丫头,别说是跟主子下跪,周氏连一句重话都没对她说过。她忽然这么一跪,李绮节不由得叹口气,“你放心,那些小丫头刚到咱们家,不晓得咱们家以前是什么光景,才敢这么轻视表嫂。和你不相干,伯娘平日最疼你,不会迁怒到你身上。“
&esp;&esp;两年前,周氏还自己动手种菜、养鸡鸭呢,李家那时候只有七八个仆人,其余的都是雇的短工和长工,主仆都是过惯苦日子的,李家有穷苦亲戚上门,下人只有感叹怜惜的,谁敢取笑?如今周氏年纪大了,不再亲自做活儿,吃穿渐渐讲究起来,加上为李绮节预备嫁妆,手头的账目出出入入,自然而然透出真实家底,家里新添置的一批丫头、婆子见家里富贵,周氏待下人宽和,眼界也高了,再看到周大郎和小钟氏这样的穷亲戚上门,竟然明里暗里笑话,还故意套小钟氏的话,给小钟氏难堪。
&esp;&esp;小钟氏平日只和村里的妇人们打交道,哪里懂得小丫头们的那些手段,被丫头们耍弄,还不自知,以为她们待她很热情呢!
&esp;&esp;也是小丫头们太不知天高地厚,小钟氏是周氏的侄媳妇,她们为难小钟氏,不就是打周氏的脸吗?周氏这会子隐忍不发,不是心慈手软,肯定是暗地里让刘婆子盯着,想一次性把那些心眼多的全引出来,再来个釜底抽薪。
&esp;&esp;宝鹊深知周氏的为人,一直避让着不和小钟氏碰面,丫头们取笑小钟氏,她抬脚就走,可因为她曾经拒绝过周大郎,丫头们只要提起小钟氏,三句话就会提到她,不管她怎么撇清自己都没用。丫头们精乖着呢,怕以后周氏会责怪,故意以宝鹊的名义去欺负小钟氏,宝鹊简直是有苦说不出。
&esp;&esp;李绮节语气柔和,完全是拿她当自己人看待,宝鹊想起从前的种种,心中一酸,本来不想哭的,但泪水却不知不觉爬满两腮:“三娘,我晓得,宝珠她们瞧不起我……“
&esp;&esp;话说到一半,忽然呜咽起来。
&esp;&esp;李绮节小的时候,宝珠和宝鹊都带过她,宝鹊的心事,她大概能明白,宝鹊是因为家贫才被父母卖掉的,她穷怕了,所以一心想攀高枝,只要能过好日子,她宁愿给人当奴才。
&esp;&esp;周氏一直对宝鹊有愧疚,不忍把她送到别人家去当小妾,想多留她几年,等她慢慢转过弯来,再给她说门亲事。前些时日张大少奶奶来李家串门,言谈间提起想给张大官人买个小丫头,只是一时没找到好的人选,张老太爷不喜欢外地人,张家的丫头都是在瑶江县附近乡村买的。宝鹊当时听了一耳朵,很愿意去张家伺候张大官人,周氏没答应,张大官人在外边的名声不大好听,而且别看张大少奶奶整天娇滴滴的,走路都要人搀着,整治丫头的手段厉害着呢!
&esp;&esp;“你可想清楚了?“李绮节摘下鬓边两枝金玉梅花,换上一根翠花石榴纹银簪,她今天穿的衣裳是松花色,和金玉梅花的颜色有些相冲,“一旦伯娘把你送到张家,以后你是好是歹,只能自己受着,我们家是绝不会多嘴的。“
&esp;&esp;宝鹊拿袖子抹眼泪,没说话,只磕了一个头。
&esp;&esp;李绮节回眸,看着宝鹊漆黑的发顶,罢了,人各有志,强求不得。
&esp;&esp;周大郎和小钟氏还住在李家,这时候送宝鹊出门,不说下人们会怎么想,周氏头一个不答应。宝鹊自己却巴不得早一日开脸,早早就收拾了包袱,只等张家来抬人。
&esp;&esp;张大少奶奶早就相中宝鹊,特意打发人先给宝鹊送来几件衣裳和首饰,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主要是为了显示她贤良大度。
&esp;&esp;周氏拦不住宝鹊,伤心了一场。李绮节温言解劝,费了不少口舌,最后把李昭节和李九冬叫到房里,姐妹三人一起装乖卖巧,才让周氏破涕而笑。
&esp;&esp;半个月后周大郎和小钟氏告辞回家,又过了三天,张家一抬小轿,把宝珠接走了。
&esp;&esp;家里的丫头们有不齿的,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单纯看热闹的,议论纷纷好几天。
&esp;&esp;这一日清早,李绮节吃过饭,让宝珠把家里的丫头、婆子都叫到院子里,她有话要吩咐。
&esp;&esp;丫头们早在廊沿底下铺设簟席小几,一边的矮桌上放了几只小瓷缸,缸里盛着葡萄、西瓜、香瓜和梨子,俱是从井里的吊篮中刚取出来的,带着丝丝凉气。
&esp;&esp;竹帘子卷起半边,廊前幽凉昏暗,李绮节坐在簟席上,斜倚着一只空心的竹枕,宝珠手执大蒲扇,坐在角落里,给她打扇。
&esp;&esp;丫头、婆子们顶着大日头站了半天,又热又渴,看着小几上水灵灵的鲜果,直咽口水。
&esp;&esp;李绮节始终不发话,有等得不耐烦的,忍不住窃窃私语:“三小姐把咱们叫过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