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龙行虎步般走了进来,二话不说直接冲着李善长,刘伯温二人问道。
“国号取何名,二位有何定论哪?”
李善长,刘伯温恭敬站起,且听李善长微笑道来,显是胸有成竹。
“关于国号,在下与伯温所见完全一致。”
“新王朝的国号为大明!”
“其意,一者,承明教之大,小明王为宗。”
“二者,明乃日月二字相合,承天道而定乾坤。”
“三者,大明之大,天下无双,大明之明,万古不灭!”
刘伯温随后补充:
“其四,大明二字,典出大阿弥陀经。”
“佛言,其光明所照,央无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
朱元璋嘴中咀嚼着大明二字,心里默默又加了一句。
其五,大明之明,也源于王明之明,大明王尊神之明!
若当年没有王明,咱朱元璋有可能永远只是朱重八。
朱元璋想到这里,心头没来由的升起一股无比复杂的心绪,半响才缓缓点头道:
“大明,大明……这名字起的好。”
“叫起来郎朗上口,听起来掷地有声,想一想,滋味无穷。”
“嗯,好,就这么定了……那国都呢,你们二位有何斟酌?”
李善长迟疑着回答。
“呃……在下仍主张定都应天府(即金陵城)。”
“理由是金陵城倚钟山临长江,虎踞龙盘,天下形胜。”
“立为国都,定然国运永恒。”
“此外,江南数省皆为鱼米之乡,定都于金陵便于统御全国经济。”
“其三,上位的文臣,武将,多为淮西子弟,他们都希望定都于应天。”
“文武之心,不可不虑呀。”
朱元璋轻嗯一声,似是赞同,但目光却看向了刘伯温。
刘伯温微微低头,缓缓道来:
“在下以为,应天府可暂定为国都,但不宜久长。”
“历代以来,应天府宫阙城池迁移无常,城隍墩堑,屡经开挖填塞,坑洼沼渠,满目皆是,因而地脉泄尽,王气难收。”
“六朝以来,凡定都于此者,其王朝皆偏安一隅,继而淹灭消亡。”
“此外千百年来,危险中华的胡马蛮夷多出自于北部边疆。”
“凡圣朝盛世,立都当以戍边制敌为第一要务。”
此言一出,话是说进朱元璋心坎里了,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咱是这么想的,应天暂时定为国都,等天下平定以后,在从汴梁(今开~封)和大都(今京城)两城之中择一成为新都,而应天降为陪都,实行南北二京制。”
李善长与刘伯温相视一眼,皆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