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权利掌握在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手里,一部电影要有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厂标才能获得在影院放映和在市场上流通的资质。
厂标就是电影开头的那个标志,某某电影制片厂。
这个厂标可以花钱买,也可以和国有电影制片厂合作得到,前提是你的电影能通过审查。
在这个时期,民营影视公司想要展只有和国有电影制片厂合作。
“米哥怎么问起这个了?”林子轩好奇道。
“我有个朋友,今年要调往京城电影制片厂当副厂长,你们要是和京影厂合作的话可以去找他。”米佳山解释道,“他叫韩三评,原来是巴影厂的副厂长,国粒和他熟悉,他刚到京影厂,需要一部好片子站稳脚跟。”
韩三评是巴蜀人,大学毕业进入巴影厂,从照明工做起,做过场记和副导演,后来成为巴影厂的副厂长,分管电影创作和音像方面。
米佳山和韩三评的关系很好。
他们不仅都在巴影厂工作,在1983年,两人一起到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
这个导演系进修班适合有一定电影工作经验的人员,其实就是个短期培训班。
两人算是同事和同学,还合作拍摄过几部电影,关系不同一般。
韩三评能从一个照明工成为巴影厂的副厂长,说明这人的能力很强,可他还能调到京城来,成为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
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很硬。
外地干部想要调到京城很难,京城电影制片厂是华国电影行业的龙头企业,能调到这个单位当副厂长更难。
林子轩挂了和米佳山的电话,给张国粒打了过去,问了问这件事。
“韩厂长,我熟悉啊,以前给他做过副导演,他应该快来京城了。”张国粒回答道。
张国粒以前在巴影厂的时候,和米佳山、韩三评都很熟。
三人没事就一起到茶馆喝茶闲聊,那时候他们还是无名之辈,一个小演员,一个美工,一个副导演,一起谈电影,聊人生。
后来,米佳山和韩三评去电影学院进修,说好了回来大家一起拍戏。
也的确如此,随后他们拍了几部电影,张国粒既是演员,也是副导演。
张国粒小有名气,米佳山从美工变成了导演,韩三评走上了仕途,成为巴影厂的副厂长。
到了现在,张国粒在京城闯出了名堂,米佳山成了知名导演,韩三评调到了京城。
“米哥说他调任京影厂的副厂长了,咱们正要和京影厂合作拍部电影,有空认识一下呗。”林子轩说明道。
其实,林子轩在京影厂有门路,拍《大撒把》的时候认识了几个领导,有了上次的合作,这次的问题不大。
不过多认识个人没坏处,听米佳山的意思,韩三评也需要尽快开展工作。
“小事情,等他到京城的时候咱们聚一聚,三评这人挺有意思。”张国粒应允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