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连弩的威力听到扶苏要亲自试箭,陈冶不敢有丝毫怠慢,立马亲自动手开始给扶苏装箭矢。只见陈冶动作干净利落,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装有箭矢的箭盒安装在了弩机上。“因为是连发的缘故,下官依照公子提供的图纸将这箭盒制作出来,只需要提前在箭盒当中装上箭矢便可以了。”
“速度之快,前所未见,公子这发明着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一边听这陈冶的恭维,扶苏一边将装上箭盒的弓弩拿了起来。只是稍稍大致瞄准了一百步开外的箭靶,没有丝毫犹豫,就扳下了扳机。“咻!”
破空声突然响起,一支箭矢瞬间就射在了箭靶之上,箭头全都没入其中,箭翎还在微微颤抖,显然是还有不少的余力。扶苏看着自己射中箭靶,也不管那箭矢到底有没有射中靶心,手中举着连弩,瞬间瞄准了一百五十步开外的箭靶之上。又是一道破空声响起,那箭矢再次准确无误的射在了箭靶之上。箭头没入其中,依旧力道十足。扶苏远远的眺望了一眼,随后便看到有属下来报,箭矢上把,正中靶心。周围的官员们顿时一片哗然,神色间满是惊讶之色。他们刚刚可全都看到了,扶苏公子不仅仅射中了箭靶,还郑重靶心,这位时长和儒家弟子厮混在一起,从来没有过在军中带过的扶苏公子,什么时候有这种箭艺了?这时候不要说其他人了,就连那陈冶都不知道为什么。至于扶苏自己,那是因为这连弩制作的时候,自己就根据资料当中的提示,添加了瞄准的准心,虽然没有调试过,但是看效果却是不错。“公子箭艺无双!”
“公子好手段!这连弩如此距离都能够郑重靶心,我大秦诸位公子当中难出其右啊!”
不知道是谁先说了一句,周围恭维声四起,但是却丝毫么有影响到扶苏。只见那扶苏压了压手,周围的声音随之消失不见,扭头看向陈冶说道:“将靶子往后挪,两百步之外就可以。”
听到扶苏要试验箭矢能不能射到两百步外的靶子,陈冶不由得就是一惊。“公子,我大秦眼下军中用的最多的箭弩也不过一百五十步而已,而且到了一百五十步的时候,箭矢威力大减,公子眼下做的连弩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再试了。”
此时的陈冶也是担心扶苏出丑,毕竟二百步依旧能够上靶,只是自己的猜想而已。如果做不到,那丢的岂不是扶苏的脸?有些东西,能够做到远超现在所有的东西就已经是好的了,挑战那虚无缥缈的东西,到最后还是会被人攻讦。再好的东西也会变得一文不值。此时的陈冶劝说扶苏,一是为了保住扶苏的名声,二是保住这得来不易的连弩。而听到陈冶劝说自己,扶苏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怎么?你连自己造的东西都信不过?”
一听这话,陈冶作为一个墨家传人,自然是不肯承认自己做的东西不行。你可以侮辱我陈冶人品不行,但绝对不能说我陈冶做的东西差!被扶苏这么一句话刺激的不轻,陈冶咬牙犹豫了片刻之后,终于不再有丝毫顾忌,躬身道:“公子,下官觉得可以一试。”
扶苏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冲着属下摆了摆手。那人这才折身回到靶场,将那箭靶再次后移了五十步。看着两百步外的箭靶,扶苏深呼吸一口气,重新端起连弩,准心瞄准之后,微微往高抬了抬,随后扳动扳机。“咻!”
破空声响起,只见那箭矢在半空中划过一道不大的弧度,稳稳的落在了箭靶之上。依旧是箭头没入箭靶,虽然不是准心,但是距离准心也很近。这距离!这威力!这准度!在场的众多官员,看着那属下扛过来的箭靶,全都猛地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看着那两百步外的箭靶。“射、射中了?”
“两百步外,箭头全都没入其中,这力道何止是大?”
“不对,不仅仅是距离和力道,还有那准度!你们难道没有发现,扶苏公子虽然没有射中靶心,但是这箭矢并未偏离了多少?”
听到这话,众人这才猛然发现,这箭靶上的箭矢,距离靶心的位置不过一掌的距离。两百步外,大秦军中现在所用的箭矢,已经不注重能不能射中了,只需要大面积的覆盖就好。箭阵虽然威力不小,但同样浪费也不容小觑。若是有了扶苏公子手中这连弩的精度和力道,不要说大秦的箭阵能够节省不少箭矢,甚至于还能够再次拉开距离,两百步之外就可以消灭敌军!这连弩,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大秦的!众多官员猛地回过神来,随后纷纷开始恭贺扶苏。“公子大才,为我大秦添此利器,我大秦甲士,必定能够横扫天下!”
“我等恭贺公子,连弩试验成功!”
“……”听着周围众多少府官员的恭贺声,扶苏摆了摆手,止住众人的声音,扭头看向陈冶,开口道:“陈冶,你将此物装好,本公子要上呈陛下。”
扶苏清楚,现在还不是献出这弓弩的时候。这连弩威力巨大,还从未出现过,这一次扶苏要想将这连弩的作用最大化,就需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将东西献出去。再过几日,王翦的大军就要班师回朝了。此次平楚一战干净利落,自己父皇正是高兴的时候,扶苏这时候再拿出来这连弩。便是锦上添花,父皇大喜之下,必定会有所赏赐。毕竟这种机会可不多见,自己也要好好利用一番。陈冶听到扶苏的命令之后,也急忙点头道:“下官明白,这就去准备一番。”
扶苏微微一笑,扭头看向诸多官员,开口道:“诸位今日所见所闻切记不可外泄,我少府之中有关于军中器械的所有消息,都应当处于保密状态。”
“若是本公子在少府外听到了不该听的东西,就莫要怪本公子不念同僚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