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只是点点头,突然太后看着我说道:“水音,你说一会儿谁能来?”
我被太后的问题一下子问住了,太后笑着说道:“贾云光。”说完,就不再说话。我恍然大悟:右丞相贾云光一定会进宫阻止太后纳妃,皇后今早不过来给太后请安,也是因为怕看见自己的父亲与太后争执起来,她在中间难做人,索性装病躲过去。宫里的消息传得也太快了,这只不过是昨晚的事情,今早恐怕这朝堂和后宫就无人不知了吧。
太后笑着对我说道:“走,咱们去迎迎客人。”说完,就拉着我的手走到了东侧的一间房子,房门上方有三个小字“怀恩阁”。原来这就是太后处理朝政的地方,先帝病逝后,太后就在这里召对群臣,在每份圣旨上盖下“体仁堂”的玉玺。如今要太后告别这一切,想必太后极其失落吧。
我随太后走了进去,就见屋子里一如太后的卧室,极其简素。北面垂着一道青色的帷幔,我知道这后面就是太后垂帘的地方。帷幕前摆着一张龙椅,皇上小时候一定是坐在这里。东西两侧摆放着几把椅子和几张高几,这就是给群臣坐的了。太后掀开帷幔,拉我走了进去,里面只放着一把椅子,椅子前放着一张高几,这就是太后以前握天下之权的位置了。太后似有无限留恋的坐在椅子上,我站在太后身侧。
太后突然说道:“这帷幕是岭南巧匠所制,里面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外面,外面却看不见里面。”
我说道:“以前常听人说鲛绡,不会就是这东西吧?”
太后笑着说道:“差不多了。”
突然冯成走进来说道:“启禀太后娘娘,右丞相贾大人求见。”
太后似乎是松了一口气,说道:“宣贾大人晋见。”太后的神情看似轻松了很多,我突然明白过来:太后心中实际上一直担心严景云和贾云光一起入宫,那么事情就棘手了很多。毕竟这两个人的势力不容小觑,如果他们二人都进宫来,联起手来反对纳妃,那么此事多半要半途而废。如今只有贾云光一个人进宫来,就好办多了,起码说明严景云在这件事情上是保持中立的。可严贾二人,一向共同进退,如今为什么严景云不进宫来了呢?
我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见有人说道:“老臣叩见太后娘娘,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娘娘笑着说道:“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老大人快坐下吧。”
我是第一次见贾云光,贾云光是武将出身,长得气宇轩昂,方阔的脸上长着浓密的胡须。我不禁暗想,有一个这样的老爹,这贾皇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只听贾云光说道:“太后娘娘,老臣是个粗人,不会学他们绕弯子,因此有话就说个痛快。老臣今早在朝房中,听人说太后娘娘要给皇上纳妃。”我不禁暗笑:这些朝里的大人们,明明心思比谁都细腻,非要说自己说直话。一定是皇后今早派人出宫,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否则皇后也不会那么巧,今早就病了。这个贾云光却说是听别人说的,究竟直在哪里?
太后笑着说道:“正是,哀家正要召见四位顾命大臣,商议此事。不想贾大人先知道了。”
贾云光说道:“老臣不同意纳妃。”
正文 第7章四位顾命大臣的态度(下)
贾云光接着说道:“太后娘娘,皇后年纪尚小,等皇后诞下太子再为皇上纳妃也不迟啊。”
太后笑着说道:“皇后入宫已经一年有余,至今尚未诞下太子。因此哀家想为皇上纳妃,早些生下皇子,哀家对列祖列宗也算有个交待。”
贾云光说道:“如果皇妃先生下皇子,皇后再生下皇子,将来究竟立谁为太子?”我不禁有些想笑,这皇子的影子都没看见呢,就开始争起太子之位了。
太后说道:“到时嫡庶长幼自有公论。”贾云光还要说些什么,太后说道:“贾大人,明日哀家召见四位顾命大人再议此事。哀家今日也累了,你跪安吧。”贾云光不好再说些什么,只能退了下去。太后沉思着不再说话。
冯成突然走进来说道:“启禀太后娘娘,成王殿下求见。”
太后似乎也很意外,只说了一个“宣”字。成王早已走了进来,跪下给太后行礼。成王长得倒是风姿俊美,白净面皮,长长的丹凤眼,修剪得极其整齐的胡须。
一时行完礼,成王告了坐,笑着说道:“太后娘娘身体可还康健?”
太后也笑着说道:“老了,每日吃了睡,睡了吃,闲时下下棋,斗斗牌。记性差了很多,遇事都是冯成给提着。”
成王忙陪笑说道:“太后娘娘为国事操劳多年,倒是应该享享清福。如果再有几个孙儿孙女围绕膝下,以娱太后娘娘晚景就更好了。”果然,成王此次进宫也是为了纳妃的事情,没几句话就说明了来意。不过,以成王的话猜测,他是赞成纳妃的。
太后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哀家倒没什么,只是皇上虽然年纪尚幼,但先帝在皇上如今的年纪已经有了一个皇子一个公主。早点生下皇子,有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固。成王是自家人,实是为江山着想,因此考虑得周全。不像有些人,只为了个人私利,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太后这番话实际上是对贾云光的批评,同时表明对成王态度的肯定。在这微妙的时候,太后知道自己必须把成王拉过来。
果然成王说道:“为太后娘娘分忧,是为臣的本分。纳妃之事,本是宫闱之事,一切均应由太后娘娘决断。”
太后说道:“帝王之家无私事,帝王一举一动皆关系天下兴衰。因此私事亦即公事,不可不慎。明日哀家要召见卿等顾命大臣,共议此事。”
成王说道:“此事有利于千秋社稷,臣必当唯太后娘娘马首是瞻。”成王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出宫去了。
太后的神色似乎轻松了很多,的确现在有成王站在自己这边,明日就会轻松很多。
我不禁暗叹:成王果然是一个聪明人,一定是他看到严景云没有进宫,只有贾云光一个人进了宫,就猜到严景云在此事上态度暧昧。如果这两个人一起进宫,那么成王就会选择装聋作哑的态度。毕竟得罪这两个人,极不明智。现在情势有变,因此他选择站在太后这边,以求讨好太后。成王深知严贾二人对自己的猜忌,知道无论如何讨好二人,都不会有什么作用。因此成王选择时机,向太后靠了一步。
太后沉思良久,突然说道:“宣严左丞、杜御史晋见。”我吃惊的看着太后,太后对我微微一笑。
过了一会儿,严景云和杜衡山来了。我特意看了一下严景云,严景云年近花甲,须发都有一些花白,平静的神色看不出喜怒,却有一种威严的气度。杜衡山却是老迈之极,雪白的须发,小而浑浊的双眼,每当说话前,都要习惯的看一下严景云的神色。
两人行了礼,坐了下来。太后说道:“哀家宣召卿等,是为了给皇上纳妃一事,不知二位卿家如何看待此事?”
半晌,严景云开口说道:“这是太后娘娘家事,微臣不好胡乱奏对。”
杜衡山看了一眼严景云,这才颤颤巍巍地说道:“严大人所言甚是,此乃太后娘娘家事,臣等外臣不好胡乱奏对。”
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昔日周文王有皇子百人,因此大周江山传嬗四百年之久。是故自古有天子一日纳九嫔之礼,这都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