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买宋LDM-i十大忠告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李元昊的帮手(第1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李元昊的帮手(第1页)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李元昊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包天的称帝造反,攻击宋朝,除了他本身的野心膨胀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汉奸的撺掇。

你没看错,正是汉奸,宋朝的汉奸,所以我们才经常说,有时汉奸比侵略者本身还要可恨。

那么这促成李元昊造反称帝,攻击宋朝的汉奸到底是谁呢?

答案就是张元和吴昊。

据《宋史。夏国传》记载,“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

在当汉奸期间,可以说这两人为李元昊推行的重大政策与措施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直接促进了他的谋反称帝。

史称:“华州有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意窥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国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西夏文缀》

若论大夏建国规模多出于二人之手笔,貌似无史籍记载可查。

但是西夏入寇谋略却是出自于张元二人之谋,却是千真万确。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段史籍记载了解到。

“贾季在狄,晋六卿以为难日至;桓温不能留王猛,使为苻坚用;唐庄宗不能知韩延徽,使为阿保机用;皆是也。西夏曩霄之叛,其谋皆出于华州士人张元与吴昊,而其事本末,国史不书。“《容斋三笔。记张元事》

由此可以看到张元二人不但煽惑李元昊脱离北宋政权的统治而立国称帝,并且不断怂恿李元昊动用武力来掠夺赵宋王朝的疆土,同时为李元昊筹划了入寇宋朝的立国方针。

史载:“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掠取宋陕版图,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宋朝)一身二疾,势难支矣。“《西夏书事》

两人的谋划就是,让李元昊联合契丹,也就是辽国,一起围攻北宋,预先掠取赵宋关中要地,继而挥军入中原直取北宋京都。

所以,提到李元昊,就不得不提到这两人一笔,因为没有这两人李元昊或许压根就不会造反,更不会称帝建国,自然也就没有宋夏之争了。

那么有人会问,这两人好端端的,为什么会跑到西夏去当汉奸呢?其实归根到底,无外乎名利二字。

首先说这张元,原本是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今陕西华阴人),本姓张,名不详,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才华出众,可以说是个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于是才华出众的张元也自信满满的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一路过关斩将、层层选拔后,最后入选到参加殿试的考生队伍中。

离理想就差最后一步了!努力,欧耶!

对自己的才学非常自负的张元,信心满满的觉得自己肯定要拔得头筹,但谁知天意弄人,最后一下崴了脚,在殿试过程中被黜落,这个意外的打击自然让他悲愤万丈,觉得天都塌了,这下可怎么办啊。

毕竟半生心血一朝落空,这个打击可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的。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奇怪,都参加殿试了,没考中状元就没考中吧,至少也是同进士出生啊,只要好好努力一番,还是很有机会当官,为国效力的啊。

其实不然,大家会这样想,主要是没了解过当时宋朝的科举政策,要知道,在此之前,北宋的科举政策是实行的末尾淘汰录取制度。

也就是说,只有你考试成绩好,排名靠前,才算进士,也才有资格做官,考的不好,排在末尾的,就直接淘汰了,压根就没你什么事了。

而很不幸,这位张元老兄,就考得不好,吊车尾被淘汰了。

也是因为张元叛宋这件事之后,北宋朝廷才被迫改革了当时这一末尾淘汰的录取制度,对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

即使那些殿试成绩可能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进士出身”,就是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

此后的历朝历代也都一直沿用了这一制度,所以,其实很多后来的考生都应该感谢张元,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此后各个朝廷的进士录取率生生提高了一大截啊。

当然,这都是后话,总之,落榜后的张元,很生气,很郁闷,便拉上他的另一位朋友吴昊赶往边关。

这时的张元,倒还没有叛宋投敌的想法,也想找另一种办法报效国家。

于是雇了几个人拖着一块大石板在前面走,石板上刻着他人两个人嗟叹怀才不遇的诗句,他们两个人跟在后面,吟诗大哭,希望以此引起边关统帅的重视,从而在边关效力。

可能两人觉得,既然文的不行,那咱们就来武的吧,在边关效力可能要比在朝廷考状元容易一些。

也果然,看到这伙人这么奇怪的动作,边关统帅还真的接见了他们,引他们入大帐聊了一阵儿,可最后,大概是觉得话不投机,那位统帅又把这两人给送了回去。

这就更打击张元了,要知道他们投靠边关的本心就是要在那里建功立业,将来好出人头地,谁知道却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时的张元还是没有叛国投敌的想法,而是郁闷的回到家乡后,不知因为什么事,又被当地的县令打过一顿板子。

这下他是再也受不了了,也正是因为这次侮辱,让得张元彻底下决心投靠西夏。

临行前,路过项羽庙时,张元“乃竭囊沽酒,对羽极饮,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之词,悲歌累日,大恸而遁。”

由此看来,张元不是毫无忠君爱国观念的人,但却是一个较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他认为自己的才干远高于朝堂之上那些庸碌之辈,有这些人当政,他就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他才要寻找一切机会证明自己的优秀,为此,不惜叛宋投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