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已半酣,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酒上。这时,谁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音符呢?
但是,周瑜注意到了。
周瑜端着酒杯,偏着头,问询地看着琴女。棱角分明的青春脸庞,英武阳刚,风华无边的双眸,似是诱惑无底的深潭,琴女感觉自己要失足坠进潭里去了。如果能够在他的注视里沉沦,那该是一种何等的幸福啊!
悸动之下,琴女又弹错了几个音符。周瑜连连向她望去,其余的人却仍在推杯换盏,对此浑然不觉。琴女耍的小动作没有瞒过伙伴。后来,姐妹们就把琴女故意弹错琴,只为引起周瑜注意的事儿晒了出去。唐代诗人李端记述了琴女的委婉心曲:“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曲有误,周郎顾”,这首民谣便在当时流传开来。
看到儿子频频地回望琴女,早就站在一边的周异不禁火冒三丈,骂道:“没出息的东西!”
“她的琴声有漏洞。我听出了排兵布阵所忌讳的疏漏和错乱。”周瑜发现了伯父和父亲,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回答。原来,周瑜一直在琴声里揣摩用兵之道。
周尚赞赏地看着周瑜,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对周异欣喜地说:“周家的未来就在瑜儿身上。”如此缜密的心思,当然可以肩负家族未来。
看美女弹琴,居然能看出未来,周异困惑不解。当天夜里,周尚把周异和周瑜叫到密室,交谈到很晚。
第二天,舒县的少女们看到一辆华车从周府出来,然后出了县城。少女们都知道这是周瑜要出城了。
少女们是如何知道这是周瑜的?因为周瑜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弹琴。长得帅,家世好,还是文艺青年,周瑜当然是舒县少女的偶像。她们搜集周瑜的所有资料,他的琴声更被她们熟知。因此,当这辆马车里传来熟悉的琴声时,她们都知道周瑜在里面。
琴声渐行渐远。听周府的丫鬟说,周郎要到寿春去了。
琴声在孙府门前停了下来,周瑜从上面下来,与早就等候多时的孙策紧紧地握手。
相遇倾心,相逢意气。周瑜和孙策同年出生,周瑜小一个月。史书记下了他们的关系:“义同断金”。这个说法源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几天后,袁术得报,孙家搬家了,说是要去舒县周家居住。搬家天天有,本算不上新闻,但是孙坚是军事大佬,所以,孙家搬家就成了新闻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寄人屋檐的滋味,可是不好受啊。孙坚已经拜将封侯,孙家进入政治暴发户的行列,早已金玉满堂,为何要举家到舒县去?
有蹊跷!
袁术断定孙坚是在搞小动作,在与周家联合,有啥野心呢?有野心的袁术,最忌讳别人有野心。
袁术质问孙坚:你和周家走这么近,造反吗?
袁术质问周尚:你和孙家走这么近,造反吗?
孙坚回答:“我家策儿,哭着闹着说要和周家公子住在一起。孩子的事儿,理这个干什么!”周尚回答:“我家瑜儿,哭着闹着说要孙家大公子搬来住。理这个干什么,孩子的事儿!”
袁术无奈,他是准备要做皇帝的人了,一个“皇帝”,总不能禁止两个孩子的游戏吧——这是幼儿园老师的活儿。
可是,袁术如果有幼儿园学生的智商,那也该明白,周瑜这次扮演了一个少年特工的角色。
南征北战的孙坚,虽然不在家,但是举家搬迁这样的事儿,他不点头,能行得通吗?
周瑜这时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权力决定接收一大家子人吗?
十四五岁的年龄,四百里的路程,邀请另外一个家庭到自己家里去住,很显然周瑜是在执行家族决策。史书只记下了周瑜与孙策见面,二人情投意合,然后周瑜就邀请孙家搬到舒县居住。给人的印象,这似乎只是两位少年为了友情的“发烧”举动。可是,淮扬间两大豪门,上上下下,就一起跟着两个大孩子“发烧”吗?袁术不可靠,这一点孙坚早就看出来了,把全家都押在袁术那里,风险太大。再说,孙坚也是有野心的人,岂能甘愿在袁术手下做马仔到死!正好周家找上门来,孙坚求之不得,就答应了与周家联盟。
这一切,都是在隐秘中进行的。和几乎所有的掌权者一样,袁术对手下持有戒备之心,难免会在孙家甚至周家安排特工。厨师、保健医生、园艺工、保洁工、保安……保不齐里面就有袁术委派的特工。周瑜此去寿春,必须隐秘行事。可是,一味防备袁术的特工,不把真实意图说出来,孙家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跟着来舒县。可是,如果对孙家说了真实意图,孙家要是不答应,再去找袁术告状表忠,那周家就惨了。
要想完成家族交给的重任,必须要具备十分高的特工素养呢!
可是,十四五岁的周瑜,偏偏能完美地完成了这项重任,领着孙家人浩浩荡荡地来舒县了!
周家和孙家,由两个孩子的交往开始,开始了亲如一家的生活。周家直接把地处街边的一座大宅子送给了孙家。一个舍得送,一个敢接受,周瑜和孙策这两个年轻人真不简单。每天,周瑜都会来到这所豪宅里,恭恭敬敬地拜见吴夫人。当然,孙策也会专门去向周妈妈请安。
一年多过去了……
周妈妈埋怨吴夫人:“你怎么不把孙策生成女儿啊,那样我们就可以做亲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