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寒意透过窗缝渗进屋内,香菱躺在榻上,面容憔悴,呼吸微弱,但一双眼睛却分外清亮。她的枕边放着几册翻旧的诗集,原是她病中闲来翻看的伴物。
屋内的丫鬟轻轻拨开帘子走进来,低声问道:“姑娘,要不要再喝些姜汤?”香菱摇了摇头,眼神示意将诗集递过来。丫鬟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姑娘,您身子这样,还读什么书呀,歇歇吧。”
香菱微微一笑,接过诗集,低声念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念罢,她靠在枕头上,目光微远,仿佛透过屋顶,看到了一片烟雨朦胧的江南。
“你说,这扬州三月,该是怎样的风景?”香菱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孩童般的憧憬。
丫鬟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沉默地给她掖了掖被角。
病中吟诗,众人叹服
薛姨妈推开门走了进来,见香菱手中又拿着诗集,皱眉说道:“菱儿,这几日你病成这样,还成日读这些书,不怕累坏了身子?”
香菱却摇头笑道:“姨妈,读诗,念词,于我而言并不累,反倒觉得心静得很。这些字句,就像是世上最温暖的被褥,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她抬起头,目光中竟透着一丝明亮,“何况,这些诗词都是好东西,教人看淡世事。”
薛姨妈听罢,叹了口气,坐在床边摸了摸她的额头:“这孩子,倒是清清楚楚的。可惜啊,咱们薛家没有让你过上好日子。”
香菱忽然抓住薛姨妈的手,轻声说道:“姨妈,您千万别这么说。能有机会读书、学诗,我已经比许多命苦的女子幸运得多了。”
周围的人听了,无不感慨香菱的清醒与乐观,病重成这样,却还能念诗抒怀,甚至让人觉得她比平常更显豁达。
宝钗讲姑苏,却触动乡思
宝钗端着一碗药走进来,见香菱的面色依旧苍白,不禁眉头紧蹙。她坐到床边,将药碗递到香菱面前:“菱儿,这药你多少喝几口,总不能光靠毅力撑着。”
香菱摇了摇头,微弱地说道:“大姐,我实在喝不下了,药的苦味直冲心头。”宝钗无奈,只得将药碗放到一旁,换了话题,试图让她开心一些。
“你还记得姑苏的桥么?”宝钗微笑着问,“那时候,你住在那小巷子里,巷口有一座小桥,桥下总有船来船往,过桥的姑娘都穿着水蓝色的衣裳,头发梳得光亮亮的。”
香菱听着,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记得,当然记得。那桥边还有一个卖糖人的老人家,他的手艺可好了,总能做出各种花样来。我最喜欢的是他做的荷花灯,看着便觉得像过节似的。”
说着,香菱忽然停住了,泪光涌上眼眶。宝钗见状,忙轻声问:“菱儿,怎么了?”
香菱低声说道:“我只是突然想,若还能回到姑苏,看看那桥,闻闻桥边桂花糕的香气,该有多好啊……”她顿了顿,目光幽幽,“可是,我怕是回不去了。”
宝钗心里一痛,忙说道:“菱儿,你别胡思乱想。待你身子好些了,我陪你回去!我们走遍姑苏的大街小巷,吃桂花糕,看糖人,还能坐船去寒山寺听钟声。”
香菱听了,却只是摇头,微微笑道:“大姐,这话就当是哄我罢了。我明白的,我的身子,恐怕是走不出这屋子了。”
香菱托付石榴裙
周瑞家的这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片红纸,是香菱先前写诗的残稿。
“姑娘,这几张诗稿,可是要留给谁?”周瑞家的问道。
香菱看了看那些红纸,轻声说道:“留给大姐吧,她懂得诗,可以看出我的意思。”
周瑞家的坐到床边,低声说道:“姑娘,您还有什么事,是要托付的么?”
香菱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我有一条石榴裙,是当年姨妈特意为我做的。我不舍得穿,只在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她顿了顿,目光中带着些许恳求,“劳您将这条裙子转交给袭人姐姐,她待我很好,这裙子便算我的一点谢意吧。”
周瑞家的听罢,不由鼻头一酸,低声说道:“姑娘放心,我一定替您办妥。”
香菱忽然又轻声说道:“昨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山坡上,坡下是无边的芦苇花,风吹过时,我似乎听见有人叫我名字……”她微微闭上眼睛,语气幽远,“那声音里,有些许悲伤,又有些许欢喜。”
周瑞家的听得心头发颤,不敢多问,只默默点头。
病榻上的送别诗
当晚,香菱的病情越发严重。宝钗坐在床边,一刻不曾离开。香菱睁开眼,看着屋内熟悉的摆设,轻声念道:
“柳絮风轻天欲暮,桃花水暖日将昏。离魂若许归乡去,不怨飘零入此门。”
宝钗听罢,手中握着的帕子几乎要被拧碎,强忍着泪说道:“菱儿,莫再念这些伤感的句子了,你的魂魄该在这里安安稳稳,不许谈什么归乡去!”
香菱却轻轻摇了摇头:“大姐,我知道自己撑不了几日了,但我并不后悔来到薛家……即便命运对我如此苛刻,我仍旧记得,曾有一段日子,我可以无忧无虑地写诗读书,拥有片刻的欢愉。”
宝钗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却不知如何安慰香菱。
窗外,冷月如水,映照着这屋内的一片凄凉。香菱的话如诗,句句透着凄美,众人心知,她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却无力改变,只能看着她一步步走向凋零。
喜欢红楼梦:第二梦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红楼梦:第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