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点点头,刚好她订婚时买了四身衣服,走时都要带上。
她就想我一定要跟着他走,不走就没有机会了。
她就跟着马峻来到了新疆,她来了以后就不敢回老家了,也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情况。
她感觉她的人生是悲凉的,她在老家当丫头时,由于家里穷,大哥找不到媳妇,父母就威逼着她给大哥换亲,虽说老家农村那时候换亲很多,但是也没有像她这样男女差距这么大的,她不能一辈子嫁给那个傻子吧。
她遇着机会就对自己进行了自救。
她知道在漫漫人生路上,有阴差阳错的相遇,有充满变数的婚姻,有预想不到的生活,这些都让她遇到了。
让人们从外观上看,她嫁个好婆家,老公英俊帅气,公婆都有工作,她住着一套大房子,冬天取暖有烧不完的煤。
可她就是感觉内心很压抑,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感觉是在苦难中挣扎。
她在青春少女时为了自救,她相信了一个素不相识,又不了解的人。
她把幸福都寄托在这个不相识的男人身上,走出去,走出去,只要跟着他去新疆就有幸福,她内心满怀着冲动和强烈的期待,她的冲动让她失去了理智。
她来新疆以后,没有想到和马峻的爸妈是那样难以相处。
婆婆公公的性情多变,让她难以应付,她就随着公婆的偏执,喜怒去生活。
她在家里就是个木偶,公公婆婆让她干啥她就干啥,让她在吃饭时吃剩菜,她就不敢吃刚炒的菜。
她在复杂多变又冷漠的家庭生活中求生存,她的头脑不敢想自己的事情,也不能保持清醒,她不知道自己的立场要站在家里那个地方,她不敢洞察公公婆婆的内心。
她只要给丈夫抱怨一句婆婆的不好,他就要挨打,她丈夫说;“你吃着我爸妈的,你住着我爸妈的,你还敢说他们,不打你不行。你再无事生非,小心我不要你。”
她在这样威胁,辖制,掌控,挨打中生活,明辨不了是非,她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还是公公婆婆的错,她认为就是自己的错吧。
尤其是她头胎生的是个女儿,她公婆是各种的嫌弃,对她更加厌恶了,尤其是厌恶她的女儿,不看她女儿,也不抱她女儿。
她也跟着嫌弃女儿,她就认为是女儿给她带来的厄运。
当她又生了两个儿子,她公婆就对她好一些了。
在她坐月子时也给她一天做五六顿饭吃了,都是两个儿子给她带来的好运,她就更加嫌弃女儿了。
这种对女儿的嫌弃,已经深植他们骨髓里了。
这样一家人对马依然的嫌弃,让马依然从小学会了保护自己,有时候改变自己,就少受挨打,也少受辱骂。
这也让马依然从小就强烈的感受到,在哪里受到压迫,就在哪里反抗。
马依然就这样在一家人对她的嫌弃中练就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果有正确人生观的家长,当发现孙女,女儿有这样强烈反抗意识的,是会欣赏的,那将来不会受他人欺负。
可她爷爷奶奶都是站在,他们个人自私自我又偏执的角度来看待孙女的,每当马依然不理会爷爷奶奶,他们就骂孙女不听他们的话,骂孙女没有教养。
等马依然长大了,面对爷爷奶奶的各种嫌弃,她都是对爷爷奶奶摔门而去,让爷爷奶奶把矛头就指向马依然的妈妈,说他不会教育女儿,说她教女儿对他们反抗。
她妈妈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很艰难的生活着,她感觉度日如年,在这样压抑的生活中,她明知道不是女儿的错误,可她就是不敢替女儿诉说,她只能无条件的忍耐,这样的忍耐让她扭曲了自己的心灵,她也是错误地认为就是女儿不听爷爷奶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