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司马相如以其卓越的辞赋才华和非凡的人生经历,成为西汉时期一位备受尊崇的文学家。他被誉为“赋圣”、“辞宗”,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司马相如的世界,感受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少年时代与初入仕途
出生与更名
司马相如,字长卿,一说出生于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一说出生于巴郡安汉(今四川省蓬安县)。关于他的出生地,历史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无法否认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司马相如原名犬子,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高雅,甚至有些粗俗。据《史记》记载,他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因此父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希望他能像狗一样好养活。然而,司马相如长大后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便更名为相如,以仰慕战国时期的名相蔺相如。
初入仕途
汉景帝时期,司马相如用钱换了个官职,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然而,这些并非他所好,他渴望的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文学才华,而非在宫廷中虚度光阴。因此,他常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未能遇到知音。
二、客游梁地与创作《子虚赋》
结交辞赋家
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文学和辞赋的创作之道。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逐渐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创作《子虚赋》
后来,司马相如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文士共事。在梁地期间,他创作了着名的《子虚赋》。这篇赋以虚构的子虚和乌有先生为主人公,通过他们的对话和问答,描绘了楚国云梦泽的壮丽景色和楚王游猎的盛况。然而,《子虚赋》并没有得到汉景帝的赏识,因为景帝并不好辞赋。
三、武帝赏识与创作《上林赋》
武帝召见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刘彻即位。汉武帝看到《子虚赋》后大为赞赏,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汉武帝的狗监杨得意是蜀人,他告诉汉武帝这篇赋是他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汉武帝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
创作《上林赋》
司马相如向汉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他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于是,他创作了与《子虚赋》内容相接的《上林赋》。这篇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形象又对统治者有所讽谏。汉武帝对这篇赋非常满意封司马相如为郎。
四、出使巴蜀与平定西夷
出使巴蜀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司马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唐蒙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为唐蒙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唐蒙还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汉武帝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司马相如在那儿发布了一张《喻巴蜀檄》的公告并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平定西夷
司马相如出使完毕回京向汉武帝汇报。此时唐蒙已略取并开通了夜郎趁机要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征发巴、蜀、广汉的士卒参加筑路的有数万人。修路二年没有修成士卒多死亡耗费钱财。当权者多有反对者。这时邛、笮的君长听说南夷已与汉朝交往请求汉朝委任他们以官职。汉武帝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拢络西夷。司马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以下官吏都前往郊外迎接县令负弩前驱蜀人都以迎接司马相如为荣。司马相如平定了西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扩大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笮。司马相如还京报告汉武帝汉武帝特别高兴。他的一篇《难蜀父老》以解答问题的形式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然而好景不长司马相如被人告发接受贿赂遂遭免官。岁余被重新启用仍为郎官。
五、琴挑文君与私奔成都
琴挑文君
刘武去世后司马相如因不得志称病辞职离开梁地回到四川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生活清贫。临邛令王吉与司马相如交好对他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司马相如在临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访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
临邛富人卓王孙得知“(县)令有贵客”便设宴请客结交司马相如故意称病不能前往王吉亲自相迎司马相如只得前去赴宴。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司马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文君听出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也产生了敬慕之情。宴毕司马相如又通过文君的侍婢向她转达心意。于是文君深夜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到了成都。卓王孙大怒声称女儿违反礼教自己却不忍心伤害她但连一个铜板都不会给女儿。
私奔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