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方股东对于合资企业赢利的预期差异是“跨国婚姻”最终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中方的私企股东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私营企业一般急于套现,他们往往很难坚持到最后。
安联大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2005年年底,安联保险和大众保险的7年合作以大众保险撤资告终。这是首例合资保险公司“婚变”事件。2006年,保监会批复中信信托接手大众保险在合资公司内的49%股权,并将之更名为中德安联。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资公司的长期亏损是大众保险最终退出的原因。2003年,大众保险亏损达亿元,而这年本是大众打算上市的一年。第二年,公司亏损5000万,其中1800万来自大众安联。连续6年的亏损已让大众失去了耐心,转让股权无疑是一个短线套利的好机会,一位证券分析师如是评价。而大众安联的“跨国婚姻裂变”仅仅是个开端。
中保康联也表示,由于专业公司的业务模式和中保康联现有的业务模式不匹配,中方股东中国人寿将出售中保康联51%的股权。与此同时,恒康天安陷入外方股东退出的困局,太平洋保险集团和荷兰国际也可能因为同业竞争的问题而不得不将合资的太平洋安泰转手……
合资保险公司之间的分分合合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保险业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由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诸多国际保险业巨头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从1980年的亿元到2007年的7035亿元,中国的保费收入在过去29年内增长了1650倍。保险业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1979年2月,春寒料峭,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作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同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就此复业。
然而,复业后的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事事顺利。平安保险董事长###在平安金融学院讲话时曾回忆说,当年整个商业保险市场刚刚起步,人们连保险都不了解,甚至不少人不知保险为何物,以为是卖保险箱的。而相当一部分法人单位甚至无法接受“国内竟有两家保险公司”的局面。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银行、证券、信托等成为活跃的产业。然而,保险业却依然平静。
在1995年《保险法》出台之前,市场上仅有3家中资保险公司——老人保、平安以及在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中国太平洋;国内的3家外资保险公司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成立的美亚保险和友邦保险以及日本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保险业的跨国姻缘(2)
1996年,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成立。同年,中国保险业迎来首轮扩容。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华泰财险、永安保险和华安保险同批筹建成立。
随着保险主体的增多,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也被提上日程。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成立,结束了一直由央行代管保险业的局面。
在中国的金融业中,保险业是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第一个完全开放的行业。
从2004年12月11日起,除了法定保险,外资保险可以涉足任何保险领域,包括健康险、团险和养老险业务等。同时,政府也取消了外资在地域扩张上的限制。
根据当初中国入世时的承诺,《保险法》规定外资寿险公司可以通过在华设立合资寿险公司的方式进军中国保险业,虽然可以自由挑选合资伙伴,但外资股份不得超过50%。于是,一波“外资保险公司+中资大型国企”的“跨国婚姻热潮”开始兴起。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保险企业。他们在中国已建立了134家代表处。
然而,高速的扩张并不能掩盖50%持股限制所带来的制度隐患。目前20多家合资保险公司中,除了中宏人寿、金盛人寿等个别公司成立于相关规定出台之前,中外资持股比例都保持在50%对50%的平衡点上。且出于势力均衡的需要,中外股东往往各只有一名。这也就意味着在关键问题的决策上,任何一方都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婚内”暗战不可避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的副教授王国军认为,由于中外双方股东在管理理念和文化上都有所差异,跨国婚姻的高“离婚率”也是可以预见的。
以外方股东的薪酬为例,外方高管的薪酬一般参照他所在国家的水平。但对于中方股东来说,外方高管的高薪无疑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在运营前期的亏损期,这一点常常让中方股东难以接受。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合资双方都是保险业,有各自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经营机制和管理理念等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双方更容易引起摩擦,而且业务也开展得不好。
一些合资公司的外方股东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都曾表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非保险业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反而有利于双方各司其职。
胡园园文
附录
大事记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作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当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自1958年开始停办的国内保险业务就此复业。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
1996年,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成立。同年,中国保险业迎来首轮扩容。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华泰财险、永安保险和华安保险同批筹建成立。
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成立,结束了一直由央行代管保险业的局面。
2004年12月11日起,除了法定保险,外资保险可以涉足任何保险领域,包括健康险、团险和养老险业务。同时,政府也取消了外资在地域扩张上的限制。在中国的金融业中,保险业是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第一个完全开放的行业。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意见》明确指出,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范围,鼓励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资本市场并逐步提高比例,支持参股商业银行,支持境外投资等,为今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社会及业内的高度关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广告业惊鸿一瞥
1979年1月28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37天。这天,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一条“参桂养容酒”的电视广告——这则长达90秒的广告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
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商业广告还属于一个全新的事物,因此它的播出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那个年代,电视台的经费来源完全依靠政府拨款,日常经费极其有限,于是商业广告成为了一个可能的出路。但是商业广告的播出尚属首例,还需要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而且即使在获得批准后,这则广告在播出的半分钟前也险些夭折。据原上海电视台广告部主任汪志诚回忆,播出遭到抵制的原因是当时很多人认为商业广告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有一位领导警告我们说,如果播出的话你们会犯大错误”,他回忆道。
在其他领导的坚持下,这则广告最终还是播出了。这次关于广告姓社姓资的争论正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现在中国的电视上充斥着大量广告;但是在1979年,这是不可想象的。80年代以前,在播出体育赛事的间隙穿插的一般都是一个烟灰缸的图像,它提醒观众应该休息了。
“参桂养容酒”的电视广告播出后,反响非常好,但是争议也更多。当时,“参桂养容酒”每瓶15元,相当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但是却在广告播出后一售而空。许多人于是批评广告宣扬的是资本享乐主义。
1980年,中央电视台在从国外引进的节目中播出了可口可乐和牛仔裤的广告,引起了很大争议。和上海电视台一样,中央电视台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那时候就感觉可口可乐本身就不是一般人喝的,觉得就没必要去宣传这个,另外又害怕播出有问题解决不了;特别是牛仔裤,就觉得这是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电视台怎么能播呢?”原中央电视台广告部负责人王南生回忆说。
但是自此之后,消费者、媒体和商业人士对广告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观。由于早期可供选择的电视台很少,最早在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厂商都大获成功,并造就了很多经典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