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是,他们一时的冷漠,是为了能够活的更长久一点。如果他们能够明白,反抗和热血是多么的重要,他们便会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的冷漠,从而是九州更加富强,抵御外敌不再话下,即便有一天打出星河,也是极有可能。
当然了,打出星河是没必要的,但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外探星河却很有必要。
否则,便是故步自封,再怎么强大,也终究有颓落的一天。
楚寻现在的想法,便是让中州族人明白这个道理。他非圣贤,但上天却降下来这样的恩赐给他,万古几乎不见一例的顿悟突破,难道会降落在一个冷漠之人的身上?
显然并不会,有道是天降经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无疑楚寻的心志早已苦不堪言,他经受过各种各样的生离死别,他见识过各式各样的人性沉沦,他一度对九州大陆的人们感到绝望,而如今,他在触碰到低谷后骤然反弹,在某种程度上,已是浴火重生!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如果楚寻依旧以更冷漠来惩戒冷漠,那么他无疑就是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理,这甚至会影响到他将来的上限。
一个玄修,他将来会是正邪善恶很多时候并不只是功法决定,在心境上,还是最重要的起始点。
例如二掌柜秦杀,天生的魔刹之体,以摄魂吸血为强大根基之道,但他在遇到大掌柜教化后不也变成了正道巨擘?
这说明,邪修和功法的关系不大,最主要的还是心中存恶念。
何谓恶念?
无疑,冷漠就是其中之一,就像楚寻之前的心态,那便是入邪道的初始征兆。
他越来越暴戾,心中的冷漠也越来越深,也许他自己还没怎么察觉,但事实上,他已经相当嗜杀。也许他自己觉得,他杀的人都是该死之人,但事实就一定如此吗?
外邦城中城皇宫里,有多少禁卫文武并不应该就那么死掉,但他们不还是死在楚寻的手里了吗!
这就是心生邪念的可怕,很多时候,连自己都无法发觉,便已经坠入邪道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心性还会不知不觉得影响身边的其他人。如徐麟,他何曾一念涌起便狂扫数千生命?
管他是蛮族的凶残孽障,还是人族的罪过之人,一剑荡尽三千生命,这不管有什么必要前提,也绝对是一种罪过。
当然了,徐麟受到楚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他最主要的影响来源于的荡魔剑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天纵奇才的最适合修炼各种剑道的人物,荡魔剑意根本用不着怎么参悟,只消在平时的使用中便可深入心灵,在加上某些时间点的某些特殊事件,则然而然就会爆发出荡魔剑的本意。
荡魔,何谓魔?
在荡魔剑意里乱杀无辜为魔,但实际上谁又能找到一个完美且又准确的定义呢。
而在这种前提下,荡魔剑似乎就显得有些可笑了。它荡的并不是魔,而是任何在自己眼中为魔的生命,管你善恶正邪,我若说你是魔,你就是魔!
那我的剑,便会毫不犹豫的荡尽你今生来世,斩你个灰飞烟灭!
这才是荡魔剑的本意,一种狂放无匹,放眼天下我为尊,吾之一言定你生死的霸道绝技!
当然了,这些东西现在徐麟还没感受到,楚寻就更不用说了,甚至连青霄皇庭,古往今来都没人体会到其中真意。
别看此绝技乃是青霄皇庭沿袭下来,但估计除了初始的研创者,恐怕不会再有任何一人能够明白其中真意了。
因为,创立者的心思就是一种伪善。他将此等霸道专横的绝技以荡魔冠名,包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可事实上呢,这就是一部专杀不服的绝技,是彰显自己霸权的代表作。
就如同皇庭将要对某个不服管束的外邦出征之时,他们总会找一些冠冕堂皇好像是为了天下的借口。
而这些借口在经过华丽包装之后,便显得正义无比,显得是皇庭义不容辞为万民谋福。
可其实,不过是君主们为了满足自己雄霸天下的野心,想要扫除一切不归顺者的同时,却又要让天下记住他们的英明和伟大的虚伪理由罢了。
荡魔剑便是如此,说是荡魔,用荡敌来形容更加贴切。
因为它的剑意自身,便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使用者带来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看不顺眼的,便是魔,而非罪大恶极为魔。
这么说可能有点俗,但事实就是如此。不过当然,蛮族战士的血腥屠杀的确过分,称之为魔也不没什么不可,但徐麟这一次出剑算是正确,那下一次呢,下下次呢,总归有一天,他会被荡魔剑意侵蚀内心,从而成为一个“专治不服”的跋扈之人。
因为,这是王霸之气的经久积累,是这部向来只能由一国之君使用的剑术沉定下来的真意。
话说回来,这种剑意也并不是谁想容纳就能容纳得了的,要不是徐麟在剑道上乃是天纵奇才,估计也是不行。
另外,他此次出剑一举荡杀三千蛮族战士,却无法忽略,若非吴凡布下不动如山式,那些百姓岂不是也要跟着遭殃?
到时候死在荡魔剑下的生命,恐怕就要比三千这个数字翻上好几番了。
而现在,徐麟意犹未尽,并不是说他嗜杀,只是荡魔剑意在暗示他违逆者还没死绝,视线尽头处那座宏伟通天的建筑立面,有着违逆者的最高领袖,杀掉他,才算是荡尽了此地之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