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封神系统 > 第13章 乱中谋局(第1页)

第13章 乱中谋局(第1页)

《安史硝烟》第30章:乱中谋局

大唐天宝年间6月25日,安禄山已然起兵造反,战火瞬间燃遍大地,硝烟弥漫,整个大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长安城虽还留存着几分往昔的繁华表象,可那股惶惶不安的气息却如阴霾般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在城中一座颇为气派的府邸内,林逸从衡阳前线返回长安正坐在书房中,目光深沉而又透着几分狡黠。林逸,这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本就知晓这段历史将会走向的惨烈结局,如今安禄山已起兵,他决定要凭借自己对后续发展的了解,在这混乱局势中搅弄风云,为平定叛乱谋得一条捷径。

林逸乃是李隆基的女婿,娶了那身份尊贵的咸宜公主,如此身份让他在这朝局之中有着别样的影响力。此刻,他深知安禄山叛军势头凶猛,其麾下兵强马壮,作战悍勇,若单纯依靠朝廷大军与之正面交锋,即便能胜,恐怕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他要上书李隆基,怂恿皇帝收缩防线,以此来让安禄山的叛军内部产生内乱,待其乱作一团后,再想法子一举收拾安禄山。

林逸端坐在书桌前,轻轻揉了揉太阳穴,脑海中不断梳理着计划的各个环节。他深知此举风险极大,一旦操作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说不定还会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但他又清楚,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这或许是能最快平定叛乱、减少伤亡的法子了。

深吸一口气,林逸铺开宣纸,提起毛笔,蘸饱了墨汁。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并非是因为害怕,而是心中那股即将改变历史走向的激动与紧张交织在了一起。他缓缓下笔,在奏疏上奋笔疾书起来。

“陛下圣明,臣林逸惶恐上书。今安禄山逆贼起兵造反,其势汹汹,实乃我大唐心腹大患。臣日夜忧思,苦寻破敌之策,终有所悟。”

林逸一边写着,一边斟酌着词句,确保既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让唐玄宗李隆基能够接受。

“臣以为,当下安禄山叛军虽来势凶猛,但彼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麾下将领众多,各有心思,且所占地盘广阔,战线冗长。陛下若此时下令全线出击,与叛军硬碰硬,虽我大唐天兵英勇无畏,然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于我大唐元气损伤过重。”

写到此处,林逸笔锋一转,道出了自己的核心计划。

“陛下不妨下令收缩防线,佯装示弱于叛军。如此一来,安禄山必生骄纵之心,以为我大唐畏惧其威,不敢与之正面抗衡。而其麾下将领,见我军收缩,或有那妄图争功者,定会心生不满,埋怨安禄山未能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更多城池。如此,叛军内部矛盾便会逐渐滋生。待其内乱既起,陛下便可看准时机,遣我大唐精锐之师,直击其要害,必能一举将安禄山叛军剿灭,还我大唐太平盛世。”

林逸写完奏疏,仔细地吹干墨迹,将奏疏小心地折叠好,放入信封之中。他唤来亲信家丁,神色凝重地吩咐道:“速将此信送往宫中,呈交陛下,切不可有半分延误。此事关乎大唐国运,务必谨慎。”家丁领命而去,林逸望着家丁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

在皇宫之中,唐玄宗李隆基正坐在御书房内,面色阴沉。安禄山的起兵造反让他既愤怒又忧心,这几日来几乎未曾合眼,一直在思索着应对之策。桌上摆满了各地送来的军情奏报,每一份都诉说着叛军的肆虐和百姓的苦难,让他的心情越发沉重。

不多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赶来,跪在地上禀报道:“陛下,宫外林驸马派人送来一封奏疏,说是有要事启奏陛下。”

唐玄宗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疑惑。他知道林逸平日里也颇有几分智谋,但此刻在这等危急关头,不知他又有何高见。

“呈上来吧。”唐玄宗说道,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

小太监连忙将奏疏呈上,高力士接过,恭敬地递给了唐玄宗。唐玄宗展开奏疏,起初还带着几分疑惑与漫不经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收缩防线?佯装示弱?”唐玄宗喃喃自语道,心中思索着林逸所提计划的可行性。他深知此举一旦施行,必然会引起朝中大臣的诸多议论,毕竟主动收缩防线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示弱的表现,这对于大唐的威望而言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可当他想到如今叛军的凶猛势头以及朝廷军队在与叛军初期交锋中的损失时,又觉得林逸的话似乎也有几分道理。若能通过此举让叛军内部产生内乱,倒不失为一个破敌的良策。

“高力士,你觉得林驸马所言之计如何?”唐玄宗看向高力士,问道。

高力士微微躬身,思索了一下,回答道:“陛下,老奴以为,林驸马此计虽大胆,但也不失为一种破敌之新思路。如今叛军势大,我军与之正面交锋确实损伤不小。若能让叛军内部自乱阵脚,再行出击,或可事半功倍。只是这收缩防线之事,需慎重考虑,可召集朝中大臣商议一番,再做定夺。”

唐玄宗点了点头,说道:“嗯,你说得有理。传朕旨意,明日早朝,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

次日早朝,金銮殿上,唐玄宗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大臣们分列两旁,个个神情肃穆,只是那眼底的忧虑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唐玄宗将林逸的奏疏内容大致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话音刚落,一位大臣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我大唐天兵向来威武,岂有主动收缩防线、示弱于叛军之理?这不仅会让百姓失望,更会让叛军越发嚣张,以为我大唐可欺。”

这位大臣的话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在他们看来,大唐的尊严和威望是至高无上的,哪怕是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也应该正面迎击,而不是采取这种看似退缩的策略。

然而,另一位大臣杨国忠却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林驸马此计虽看似冒险,但也有其可取之处。如今叛军确实势大,我军与之交战多有失利。若能通过收缩防线让叛军内部产生矛盾,再寻机出击,不失为一个扭转战局的好办法。况且,林驸马也是为了我大唐着想,其用心良苦,陛下当慎重考虑。”

杨国忠之所以如此支持这个计划,其实是另有私心。他与安禄山向来不和,若能借此机会让安禄山的叛军内乱,他便可以从中渔利,甚至有可能彻底扳倒安禄山,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唐玄宗听了两人的话,心中犹豫不决。他又看了看其他大臣,只见有的点头赞同杨国忠的说法,有的则若有所思,似乎在权衡利弊。

“陛下,臣以为不妨先小范围地试行一下。可先在局部地区收缩防线,观察叛军的反应以及我军自身的情况,若确实能让叛军内部出现矛盾,再做后续打算。”一位名叫陈希烈的大臣出列奏道。

唐玄宗觉得这个建议还算合理,于是说道:“嗯,就依陈爱卿所言。传朕旨意,先在河北道部分地区试行收缩防线之策,密切关注叛军动向,若有内乱迹象,即刻来报。”

旨意传下,各方势力都开始行动起来。而在安禄山的叛军阵营中,安禄山听闻大唐朝廷在部分地区收缩防线的消息后,先是一愣,随即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看来大唐朝廷是怕了我等啊!这李隆基也不过如此,我还未发力,他们便已退缩。”安禄山得意洋洋地对麾下将领们说道。

他的次子安庆绪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说道:“父亲,此事或许有诈,大唐朝廷会不会是故意为之,想引我们上钩?”

安禄山不屑地看了儿子一眼,呵斥道:“你懂什么!我大军所向披靡,那李隆基如今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收缩防线以求自保。待我等稍作休整,便继续挥师南下,踏平长安城,到时候这大唐江山便是我安禄山的了。”

安庆绪被父亲呵斥,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敢再多言。而其他将领们,听闻安禄山的话,也纷纷附和起来,一时间,叛军阵营中充满了欢声笑语,众人仿佛都看到了胜利在望的曙光。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和谐的表象下,一些心思活络的叛军将领心中却也暗暗打起了小算盘。他们觉得如今大唐朝廷收缩防线,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如果安禄山不抓住这个时机乘胜追击,那他们何时才能真正出人头地?于是,一些不满的情绪开始在这些将领心中悄然滋生。

此时的大唐,依旧深陷在安史之乱的战火硝烟之中,而林逸所谋划的这一局,能否如他所愿地让安禄山叛军产生内乱,进而扭转整个战局,一切都还尚未可知,只待后续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