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远近闻名的神箭手李渊来了,连续两箭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窦氏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后来,窦氏给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并且把唐国公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四个儿子也都教育得人中之龙。
王建明白,岳兄弟这是在给自己扬名。
帮自己融入姜国的上流社会。
连《论语》著作者孔先生都能到场,其他宾客肯定也都大有来头。
借着这层关系,琅琊王氏肯定能在姜国快速站稳脚跟。
而且,自己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都聪明伶俐,长子更是从小就被当成下一任宗主培养,无论个人能力还是处事手段都无可挑剔。
最重要的,长子马上成年,可以婚配。
如果能娶一门好亲事,在姜国就更容易立足了,又能给其他三个小子铺路。
王建有些纠结了。
秦国果然好,可自己人生地不熟,也没有关系可以依靠,到了秦国,估计吃饭都难。
肯定要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前三代人都要为衣食而奔波劳碌,有了一定的钱财基础后,子孙才能慢慢熬出头。
自己是将门不假,但是没有贵人提携的话,只能从最底层爬起。
王氏的子孙要经历一场场战争,才能出人头地。
这期间,势必有许多折损。
如果留在姜国……
至少可以省去五代人的奋斗。
王建迅速推翻之前的决定,手掌盖在岳川手背上。
“那就多谢岳兄了。”
没有客气,坦荡荡的应承下来。
宅院、仆役,甚至日常生活的一切开支,对外交往的人际关系资源等,都大大方方的应了下来。
倒不是王建拎不清。
而是类似的事情,琅琊王氏也做了许多。
王氏旁支成员、庶出子弟,但凡有天资聪慧者,家族都会给予钱粮,供其读书,甚至接入宗族用心培养。
一些平民百姓的子弟,只要有天赋、才学,也都会给他们一些资助,品行良好的话,可以把王氏的女儿许配给他们。
大家族之所以根深蒂固,靠的就是累世姻亲。
即便眼下琅琊王氏被连根拔起,但损失的只是旁枝末节,琅琊王氏的根还没有断。
琅琊还有很多王氏子弟、亲族。
只要琅琊王氏东山再起,这些亲族依旧能为王氏所用。
眼下,琅琊王氏不过是从赠与者,变成了受赠者。
看到王建的神情举动,岳川知道,稳了!
王家留在姜国不会走了。
于是,岳川哈哈一笑,“此处院落我也买下,一并赠与王兄弟,权作纪念吧。”
王建顿时感激,“琅琊王氏,永远不会忘记这段经历。”
既是不忘苦难,亦是不忘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