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人下午还要上工,冯丹琴赶在上工之前,让儿子和儿媳妇把之前分好的香蕉和水果给婆家的几个哥哥们送了过去。
五斤香蕉,十斤桃子,看起来虽然很多,但是细数下来一家人也分不到几个。
原本冯丹琴是想给大哥家多送一点的,毕竟大哥家条件最好,对自家帮助也最大,不过姜山不愿意,在他看来,三哥哥都帮助自己良多,自家要是在这种小事上厚此薄彼,恐怕会让二哥和三哥寒心。
最后一家两根香蕉,两个桃子。
反正姜奶奶和大儿子住着,就相当于往姜远那里送了两份,算下来也比弟弟们多得一点。
姜家几个兄弟感情很好,并不是塑料兄弟,姜宁宁这次回来,既买了肉,又买了酒,这肉放不住,冯丹琴想着晚上干脆就大方一点,煮上一大锅红烧肉,把几个叔伯都叫到家里来吃晚饭,也让姜山和他的兄长们好好地侃侃大山。
其实一年到头姜家四个兄弟总是会在一起聚一聚的,不过之前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老大姜远和老三姜林家里聚,他们一个是大队长,一个以前当过兵,又是因伤退伍的,每个月都有一笔补贴,日子比其他两兄弟要好过一些,也有余力偶尔整治一两个像样的好菜请兄弟们在家里来吃一次。
对于姜山和冯丹琴来说,请姜远他们到家里来吃饭,绝对是一件长脸的事情。
之前因为要供着姜宁宁念书,姜山的日子一直是四兄弟中过得最差的,时不时地都要找哥哥们借钱,现在姜宁宁有了工作,家里的日子眼见着就要好过起来了,他们以前的付出也总算是没有白费。
姜宁宁这次拿回来的钱,姜山暂时是不准备一次全还给哥哥们的,不是他有钱不还厚脸皮,是家里这个情况,姜远他们心里门清,一下子拿出一两百块钱还债,肯定是搪塞不过去的。
所以姜山打算今天先一家还个五块钱,多少也算是个意思,以后每个月再还个十块八块的,也说得过去,反正家里有了姜宁宁给的这三百块之后,短时间内是不会缺钱花了。
姜山他们心里也能松快一点了。
再说姜远他们收到姜山给的水果和让他们晚上去家里吃晚饭的话后,心里也是真心的替自家这个弟弟高兴,宁宁是个有出息的,只要她能在供销社一直干着,弟弟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这个年代粮食金贵,所以虽然姜山请了兄弟们吃饭,但是晚上过来的也只有姜远他们自己,除了姜奶奶之外,他们家里的其他人只会在年节的时候跟着过来聚一聚。
冯丹琴和庄槐花到点就要上工,做晚饭这件事情只能交给闻芳了。
闻芳现在带着一个刚满月没几天的小孩子,根本就上不了工,每天光是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洗尿布就会花掉她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她现在就留在家里带孩子,顺便负责给一大家子人洗衣服做饭。
然而闻芳的厨艺,也就只能炒个青菜了,出嫁之前她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次肉,虽然她很小就开始上灶做饭了,但是猪肉这种东西她后娘是舍不得让她拿来练手的,所以红烧肉这种硬菜,她根本就不会做。
闻芳把儿子背在背上后就去了灶屋,她看着盆子里的那一大块肉,心里犯了愁。
因为自己儿子要喝奶粉,这段时间闻芳在家里那真是一句话都不敢多少,简直到了伏低做小的地步。
姜家这个情况,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两次肉,闻芳真怕自己厨艺不行,要是煮出来的红烧肉味道不好,恐怕要被婆婆指着鼻子骂一顿了。
然而家里除了自己以外,就只剩下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姜宁宁了。
做饭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指望小姑子了,所以虽然闻芳心里十分的没底,也只能硬着头皮撸起袖子干了。
说实话,姜宁宁最开始真没有注意到闻芳的局促,因为刚才冯丹琴上工之前拎着她买的糖和饼干回房间的时候,她眼疾手快的抓了一大把糖在荷包里,然后分给了姜晓敏和姜亚军两个小家伙。
给两个小家伙分糖的时候,姜宁宁还不放心的叮嘱道:“这糖装在兜兜里,慢慢吃,一天最多吃两颗,知道了吗?”
虽然姜晓敏他们平常难得吃到一次糖,偶尔吃一次糖,应该不至于把牙齿给蛀坏了,不过小孩子吃起糖来没有个节制,所以姜宁宁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他们。
姜晓敏和姜亚军得了糖,都特别的高兴,尤其是姜亚军,年纪还小吗,也不像姐姐那样害怕姜宁宁这个小姑,得了糖后瞬间就把妈妈和姐姐的提醒给忘记了,一下子就变成了她的小跟屁虫。
时间还早,姜宁宁就想着去村里逛逛,主要是为了多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所以她跟闻芳打了招呼之后,就带着姜晓敏和姜亚军出门了。
姜家住的这个村子确实是一个大村子,村里大部分的人家里建的都是姜家的这种石头木结构的房子,只不过有的人家里房间多一些,有的人家里房间建的少一些罢了。
在村尾还有十几户人家住的是黄泥糊的房子,想来这些应该是家里条件差一点的人。
因为是上工时间,村里没有多少人,姜宁宁和姜晓敏他们一路走来,也就只见到了在村子里疯玩的半大小孩子。
说是半大小子,其实最大的看起来也就六七岁的样子,再大一点的小孩子不是去公社读小学,就是去地里帮着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