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侄清明节,游人如织,藤子季也出门散步排解相思之苦。
行至黄昏,日渐暮,人渐稀,在途中遇到一位老妇立于道旁。
老妇对藤子季凝视良久,走过来说道:“好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书生,只是见你神色忧愁,是否有何心事?不妨讲出来,老身愿效绵薄之力。”
藤子季叹息道:“确有心事,但恐姥姥无能为力。”
老妇说:“就怕你没什么心事,如果有,老身无不能为。”
藤子季听她言语奇异,就尽以实情相告。
老妇笑道:“此事有何难哉,假如今日不遇老身,则君终当忧愁成疾至死。”
藤子季连忙拜求。
老妇说道:“此去半里远,有一宅,王氏母女正寄居于其间。如果不信,可随我前去观看。”
藤子季欣然前往。行至一处茅屋数间,豆篱环绕,芳草古树,树荫闭日,显得阴森清寂。
此间景象和在船中做梦时所见毫无区别,藤子季甚觉怪异,问老妇:“我这是在梦中么?”
老妇说道:“分明是我引你前来,哪里是在做梦。”
藤子季说道:“曾梦此景,故疑之。”
老妇有些生气,说道:“真境何必多疑。”
藤子季问道:“清明时节,篱笆上的豆花为何发芽?”
老妇笑道:“书生喝醉了,请再仔细观之。”
藤子季揉揉眼睛细看,篱笆上果然并无豆花,唯细草茸茸而已。
等到进了屋子,柳儿的母亲王氏含笑出迎,对藤子季说道:“年余不见,竟已憔悴如此。”
藤子季哭诉其故。
王氏说道:“令尊自高门亭,痛绝渊好,难道我女儿真就成了道边苦李无人肯拾吗。我知道季郎心意至诚,故托俞姆引你前来一谈。若能联姻固然是好,但需令尊诚意而求,不然谓我缝工女,岂真不能占凤于清门。”
藤子季婉辞谢过,俞姆也代为说情。
王氏沉吟良久,说道:“倘若真想与我女儿成婚,当入赘于我家中,如过愿,请季郎速速离开。”
藤子季只盼和柳儿成婚,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连称愿意。
于是扫除各室,铺设床帐,俞姆为柳儿妆扮已毕,同藤子季上堂交拜,行礼成婚。
藤子季观看柳儿,艳光倍胜昔日,遂相欢悦,询问柳儿如何住在此地。
柳儿说:“妾于村外买布,被俞姥接来,不料妾母也已在此,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妾曾问俞姥此间是何所在,俞姥说这里名为俞氏庄园。”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藤子季和柳儿如胶似漆,藤子季一日忽然想起,此间大事已定,当归家告之父母。常留此间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找柳儿商议此事,柳儿心意未决。
藤子季心想此处离家也不甚远,去去便回,何必斟酌不定。便自行离开,行出百余步,回首望去,却不见那几间房舍。
只有一座大坟,环以松柏。藤子季大惊之下急忙寻路还家。
到家之后,见父母因为藤子季失踪多日,相对悲泣,脸上泪痕犹未干。见藤子季回来,大喜之下询问缘故。
藤子季以实相告,父母大骇,以为遇妖,藤子季也自惊恐不已。
如此又过半月,藤荣怕藤子季再生出什么事端,于是答应找亲戚朱某做媒向王家提亲。
还未来得及写信,恰好朱某自上谷而来,藤荣诉说此事,请朱某做媒。
朱某大称怪事,说起其中情由:
自从你们从上谷反乡之后,王氏女柳儿奄奄抱病,察其意,似乎是因为思念藤子季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