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唐朝的黑夜3 > 卷三 太岁与灵芝(第1页)

卷三 太岁与灵芝(第1页)

“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对于中国的这句古语,人们很熟悉,但却未必知道“太岁”是什么。

先说发生在唐朝宁州的一则短新闻:当地有农民耕地,在地里掘得一物,样子类似堆积在一起的菌类,上面有上千只眼睛一样的东西,农民不知道自己挖到的是什么,将其移到路边,问过路的行人,很多人都摇头不知,直到一个西域胡僧出现在农民眼前:“你挖到的是太岁!快快埋掉,否则……”农民恐惧不已,虽然他没读过什么书,但也在老人那里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千万别在太岁头上动土!”惊恐中,农民将太岁移回原处,埋进土里。但一年后,他和家人还是死去了。在太岁头上动土,历来被认为将招致灾祸。这种禁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比唐朝还遥远的时代,人们就对太岁充满敬畏,认为太岁充满神秘色彩,非常难以见到,一旦遇上则是凶兆。

实际上,在古代志怪笔记中,关于太岁出现的新闻并不只此一条。《酉阳杂俎》中也有记载:山东莱州即墨县,有百姓王丰,掘地见一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王丰担心遇见了太岁,慌忙把坑填上,但是晚了,“肉随填而出,丰惧弃之。”但那肉块追至王丰家,“经宿肉长,塞于庭。”随后,王家之人在几天里暴亡。在这里,令人恐怖的太岁在一夜之间不断变大,最终堵塞了王家的庭院。

太岁到底是什么?

太岁并不是虚构出来的东西,在人间确有其物。它是一种生在土壤里的非常少见的“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黏细菌复合体”。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假如你拿刀切一块,它马上又长上。所以,在古人看来,太岁具有超能力。当然,也有不怕太岁的。《广异记》中,有一则这样的记载:“晁良贞能判知名,性刚鸷,不惧鬼。每年,恒掘太岁地竖屋。后忽得一肉,大于食魁,良贞鞭之数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阴影听之。三更后,车骑众来至肉所,问太岁:‘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报之?’太岁云:‘彼正荣盛,如之奈何!’明失所在。”故事中,主人公晁良贞曾在地里挖出一个太岁,不但没有惊恐,还抽了那太岁数百鞭。后来,在晚上还偷听到有声音问太岁为什么受辱而不报仇,太岁沮丧地说:“晁良贞精气强盛,我拿他也没办法啊!”转天,那个倒霉的太岁便不知道逃到哪了。看来,太岁也是看人下菜碟,只能欺负弱者。

关于太岁,也不是没有对付的办法,按古书上写的,如果在地里挖出太岁,虽然为凶兆,但若抽它上百鞭,即可免除灾难。上面故事中的晁良贞用鞭子抽打太岁,初衷即在于此。他很幸运,最后把太岁搞定。但也有不成功的。下面的故事还是出于《广异记》:“上元末,复有李氏家不信太岁,掘之,得一块肉。相传云:得太岁者,鞭之数百,当免祸害。李氏鞭九十余,忽然腾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尽……”在这个故事中,李氏抽打了太岁九十多下,快到一百下的时候,太岁忽然消失不见了,随后其家七十二口,死亡殆尽,可谓功亏一篑。对付太岁的另一个办法是直接把它蒸着吃了,即以毒攻毒。比如下面的故事所讲述的。但意外的是,当主人公吃完后,发现那不是太岁。

兰陵萧逸人,亡其名。尝举进士,下第,遂焚其书,隐居潭水上,从道士学神仙。因绝粒吸气,每旦屈伸支体,冀延其寿。积十年余,发尽白,色枯而背偻,齿有堕者。一旦,引镜自视,勃然发怒,且曰:“吾弃声利,隐身田野间,绝粒吸气,冀得长生。今亦衰瘠如是,岂我之心哉?”即还居邺下,学商人逐什一之利。凡数年,资用大饶,为富家。后因治园屋发地,得物状类人手,肥而且润,色微红。逸人得之,惊曰:“岂非祸之芽?且吾闻太岁所在,不可兴土事,脱有犯者,当有修肉出其下,固不祥也。今果有,奈何!然吾闻得肉食之,或可以免。”于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尽,自是逸人听视明,力愈壮,貌愈少,发之秃者尽然而长矣,齿之堕者亦骈然而生矣。逸人默自奇异,不敢告于人。后有道士至邺下,逢逸人,惊曰:“先生尝得饵仙药乎?何神气清晤如是。”道士因轸其脉。久之,又曰:“先生尝食灵芝矣!夫灵芝状类人手,肥而且润,色微红者是也。”逸人悟其事以告,道士贺曰:“先生之寿,可与龟鹤齐矣。然不宜居尘俗间,当退休山林,弃人事,神仙可致。”逸人喜而从其语,遂去,竟不知所在。(《宣室志》)

江苏兰陵有位萧逸人,不知其名,曾入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榜未中,遂焚书退隐,跟道士学神仙之术。后来,他开始绝食辟谷,每天清晨,于水边伸展骨骼,只吸纳野外之气,以求长寿。

十多年后,本还是青年的萧逸人,头发已完全白了,面色枯槁,牙松背驼,看上去老得不成样子了。有一天,他拿来镜子一看,见自己如此模样,勃然大怒。看来,这是一个脾气很暴的人,上面已有考试未中就焚书的例子了。萧逸人扔下镜子,说道:“我弃名利,隐逸荒野,以求得道,竟衰老如此,哪是我的追求!”

于是,萧逸人来到邺城经商,白手起家,几年后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富豪了。看来,此君既不是读书的料,也不是学道的料,而是经商的料。此时他称不上是萧逸人了,还是称其为萧商人吧。尽管家境已富,但萧商人还是为他老态龙钟的样子颇为郁闷。却说此日,他又购置了一块地皮,欲建造别墅。在挖地时,挖出一团东西,呈人手状,颜色微红,感觉肥润。萧商人大惊:“看样子,难道是传说中的太岁?我听说不可在太岁头上动土,挖地见太岁,当为凶兆!”正在萧商人沮丧时,他又想起一句话:见太岁虽不祥,但若食其肉,可免灾。

萧商人秘密地将那太岁烹熟了。

在萧商人看来,吃了后,也许可以免灾,也许后果更严重。但没有办法,只能吃了,他眼睛一闭,咬了第一口。意外的是,那玩意儿味道奇美,令人欲罢不能。等吃完了,萧商人感到神清气爽,四肢通达,几天过后,拿镜子一照,往昔老态尽失,又恢复了年轻时的样子,秃顶变长发,牙齿亦新生了不少。萧商人甚是惊奇,但更多的是兴奋。他周围的人都很奇怪:一夜之间,他怎么返老还童了?

后来,有一云游的道士来到邺城,路上偶逢萧商人,大惊道:“您吃过什么仙药吗?否则的话,为什么神气如此清逸?”

道士遂为萧商人诊脉,后叹道:“你曾吃过灵芝!”

“灵芝?”

“所谓灵芝,形如人手,颜色微红,其状肥润……”

萧商人顿悟,于是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道士,后者祝贺道:“那确实不是太岁,而是罕见的灵芝,吃了它,您的寿命可与龟鹤齐年!所以,现在您已不适合居于俗世,当退隐山林,清净修道,成仙有望。”

萧商人大喜,这不正是自己早年所追求的吗?看来,他还是有一段神仙缘的。再后来,萧商人抛弃家业,一个人悄悄地离开邺城,身影最终消失在唐朝的山林间……

在这个故事中,萧逸人的人生经过了非常大的转变,最终靠一棵稀有的灵芝改变了命运走向。灵芝属于菌类,在唐朝时被人们看重,因为大家认为食后有助于成仙得道。早在东晋年间,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就曾披露过灵芝的妙用,还指出:假如在深山中发现有七八寸的小人儿乘着微型车马,他们即为被称为“肉灵芝”的异菌所变。吃了它们就会成仙。这种记载在唐朝被证实:“昔有人泊渚登岸,忽见芦苇间,有十余昆仑偃卧,手足皆动。惊报舟人。舟人有尝行海中者识之,菌也。往视之,首皆连地。割取食之,菌但无七窍。”这则记载见于《岭南异物志》。说的是,有旅客在岸边芦苇丛中发现“十多人”卧在地上,奇怪的是脑袋都连着地,像从地里生出来的一样。这正是葛洪所说的“肉灵芝”。关于奇异的灵芝,在唐朝还有一些记载:

玄宗天宝初年,临川郡人李嘉家的房柱上生了一棵灵芝,形状像传说中的仙人天尊。

代宗大历八年,庐州庐江县发现了一棵紫灵芝,高达一丈五尺,在尺度上为唐朝之最。

文宗开成三年,我们熟悉的博物学家、《酉阳杂俎》的作者段成式在长安修行里的寓所里发现,庭院中的一棵枯去的紫荆树,在根部竟生出一灵芝,“大如斗,下布五足,顶黄白两晕,绿垂裙,如鹅鞴,高尺余。”

武宗会昌二年,宋州莆田县山冈的一块巨石上,生出一棵灵芝,大小如土筐,盖子和茎部是黄白色的,下面依次变为浅红色。这有可能是最名贵的“石桂芝”。据说,这种灵芝生于岩石或洞穴间,吃一斤可延寿千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