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 第16章(第4页)

第16章(第4页)

④坐看:白白地看着。

⑤拚(pàn判)却:甘愿。这句有反诘意,是说岂甘年华老去?

⑥徙倚:徘徊流连。沧海:指谢安拟泛海东还的退隐之志。《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终不渝。及镇新城……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初定,自江道还东。”苏轼《水调歌头》亦说:“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这里作者又以谢安自比,并用“天净水明霞”来反映他退居后的开阔心胸。

⑦平昔:往日。

⑧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这两句说他在久宦之后退隐家园。

⑨这三句是身在江湖,但并未悠然物外,对边境敌人的侵扰,感到十分忧虑。

⑩东山老:指谢安。静胡沙:消灭敌人。东山(今江苏江宁县)是谢安隐居之处。在淝水之战中,他指导作战,打败了前秦苻坚的南侵之师。当捷报传来时,他正在别墅里下棋,见驿报后仍不动声色。见《通鉴》卷一○五。这里用李白《永王东巡歌》诗意:“但用东山谢安石(谢安字),为君谈笑静胡沙。”

【简说】

在靖康之难以前,叶梦得几次因获罪于宦官而落职闲居,面对日益严重的边患和腐败的朝政,他的心头极不平静。本词反映了他关心现实的思想倾向。

上片写秋日黄花的闲居生涯。作者虽然自伤流年轻度,鬓发双华,在纵目远眺时却表现出开朗的襟抱。

下片“却恨”三句,写出他对敌氛猖獗的忡忡忧心。接着又自恨不能如东晋谢安那样在谈笑之间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建立奇勋:“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尘。”这类词在他的作品中为数较少,读来声情豪壮、堂庑特大。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简说】

绍兴五年乙卯(1135),作者五十九岁,家居吴兴。他登上卞山(吴兴西北)之顶的小亭,放目四望,但见云浪如烟,不禁豪兴大发,真想跃马横戈,为国建勋。但老去情怀,空使自己惆怅不已。希望有为的少年,努力报国,不要学他这样无用的衰翁。

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作①

故都迷岸草②,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③,芝兰秀发④,戈戟云横⑤。坐看骄兵南渡⑥,沸浪骇奔鲸⑦。转盼东流水⑧,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⑩。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释】

①寿阳楼:寿阳城楼。寿阳邵寿春,即今安徽寿县。东晋时称寿阳。八公山:又名北山,在寿阳城北,淝水绕经此山入淮。相传淮南王刘安与八个门客在此山之上炼丹成仙。故名八公山。

②故都:指寿阳。公元前241年楚国考烈王迁都于此,名郢。

③乌衣年少:指淝水之战名将谢玄、谢琰等人。晋王导、谢安两大家族住金陵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④芝兰秀发:《晋书·谢玄传》:谢玄说谢安管教子侄,“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诗经·大雅·生民》:“实发实秀”。后人即把芝兰秀发比作佳弟子有才华。

⑤戈戟云横:《晋书·裴楷传》:裴楷善知人,称钟会“如观武库森森,但见矛戟在前。”此处指谢玄统领的晋军仪容威整。

⑥骄兵:指苻坚的

军队。苻坚自恃兵多,夸口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⑦奔鲸:受惊奔窜的鲸鱼,喻苻坚。谢《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

⑧转盼:转眼间。

⑨草木:《晋书·苻坚载记》云,苻坚溃败,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疑为晋兵。

⑩遗情: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

东山老:指谢安。《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

桓筝:《晋书·桓伊传》载,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日,谢安陪孝武帝饮酒,桓伊弹筝助兴,歌曹植《怨歌行》诗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听罢谢安“泣下沾衿”,考武帝“甚有愧色”。

【简说】

这首词写于绍兴三年(1133)前后,当时作者任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并寿春等六州宣抚使。登临八公山,遥望淮水,凭跺千年前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八声甘州》。

这是一首怀古词。上片是对淝水之战的回想。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之一,全词以四十多个字来概括这样一个重大战役,这样一个浩大的战争场面,其难度之大,自可想见。但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将淝水之战如闻如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东流的淮水、孤零零的寿阳古城和迷茫无际的野草;英姿勃发的谢家子弟,军容威武的晋军;镇静自若,成竹在胸的谢安;骄横跋扈的苻坚,溃不成军,惊骇奔窜的秦军等等,无论是写景还是画人、状物,无不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表达作者感触和不平。这里既有对英雄的仰慕:“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也有往事俱成空的叹喟:“信劳生,空成今古”,两者自相矛盾,盖因作者用了正说、反说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笑我来,何事怆遗情”是作者的自我否定,系用直笔。“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以谢安老时境遇自况。系用曲笔。这种正说反说,直笔曲笔交替使用的方法,不仅增加了同意的转折变幻,写法上也显得更加摇曳多姿。刘熙载《艺概》云:“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之三昧。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