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想的伴侣有期待是好的,但若是“嫁”给理想,电光石火之后,得到的只能是一身狼藉。
对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历来众说纷纭。有人称赞徐志摩为爱情的奋不顾身,为了陆小曼,他放下身段,拼命赚钱,除四处兼课外,还做起了转手古董字画和房地产掮客的生意,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枯竭的心灵,也要养活这个他爱的女人;有人埋怨陆小曼的自私和颓废,若是她对丈夫有一丁点的怜悯和感激,若是她听他的劝告,戒掉鸦片,做个正常的女人,若是她能离开醉生梦死的上海滩,去北平照顾累死累活的徐志摩……若是这样,他可能就不会在最丰盛的年华死去,她也就不会孤身一人,孤独终老。
但陆小曼的母亲是这样解释的,“志摩和小曼互相害了对方,互为因果。”这是知情者的中肯之语。两个遇到爱情便烧成一片的人,还未冷却下来,还未彼此细细端量一番,便火急火燎地结婚,无论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错。
徐志摩是一个讲究精神自治的书生,他无意于名利,他想过的是“草青人远,一流冷涧”的安静、纯粹的生活,按说,最适合他的女性应该是一位知书达理、贤惠知性、与他志同道合、安于做一位教授太太的女人。
矛盾的是,徐志摩还是一位诗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不会理智地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而是凭借想象去寻找,不管是否合适,只要他觉得喜欢,便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爱是他的理想之一,他不容许自己的理想被现实侵蚀。
于是,当他遇到妩媚多才的陆小曼时,不顾她已为人妻的现实,他想尽各种办法,让其成为自己的怀中之物。陆小曼从本质上来说,算不上徐志摩的情人、爱人,更多的只是一种理想。所以,当这个理想和自己的想象不匹配时,他便痛苦不堪,变着法子纠正陆小曼的生活,让其和他的理想合轨。
陆小曼说:“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志摩对我不但没有过去那么好,而且还干预我的生活,叫我不要打牌,不要抽鸦片,管头管脚,我过不了这样拘束的生活。”他们婚后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如此,徐志摩试图安排她的一切,包括几点起床,有太阳时要去公园走走。
陆小曼烦透了,刚开始她还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继续过惯常的生活,把他的话当耳旁风;到后来,她实在不堪他的各种安排,抽起鸦片,对他不闻不问,直到最后,用烟枪杆砸向了他的眼镜。徐志摩的理想破灭。
可陆小曼又何尝不是嫁给了理想呢?她天生是属于舞台、属于人群的,她骨子里有一种躁动着的热情,而且她奢侈惯了,一切都要用最好的、最贵的。这样的女人,就该做个官太太,不愁吃喝,风光无限,做一名地地道道的名媛。她是有这种福分的,第一任丈夫王庚可以轻而易举地给她想要的一切,灯红酒绿、花天酒地都可以。
然而,她还不满意这样的生活,她除了舞台和人群之外,还想要歇斯底里的缠绵和浪漫,她要活在浓稠的爱里。虽然王庚对她宠爱有加,但她要的爱不是这种,她想要情诗、想要蜜语、想要分分秒秒腻在一起的时光,这些,徐志摩能给。
她在各种流言蜚语中毅然决然地抛弃了王庚,奋不顾身地嫁给了理想的男人——徐志摩。她没有想过,徐志摩能否给她现有的奢华生活,也没想过徐志摩能否包容她浮华的生活方式,她飞蛾扑火一般,扑向了理想,扑了个空。
事实上,徐志摩和陆小曼是一类人,都是对理想抱有很深的期待的人。很多时候,与其说他们在捍卫爱情,不如说在坚持理想,所以,当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壁时,两个人再也把持不住自己的分寸,鱼死网破。
无论对谁,无论何种境遇,理想都是诱人的。它美如罂粟,动荡着每个人的心,却也让人煎熬不已。说来挺残酷的,对活生生的人的爱反倒比不上虚无缥缈的理想。也许这种人都是自私的吧,也或许,是爱得还不够吧。因为爱的定义并不仅仅是完成理想,完成自己内心的诉求,更多的还是付出,是“但愿我爱的你,因为我的爱,而活得更好,更快乐”。